王岸然從來不認為具有戰略思維,事實上可以做的,他已經忙不過來。
EDA軟件比較特殊,在物理版圖上麵,對應每家具體的芯片加工廠。
你拿台積電的物理版圖,去Intel加工芯片,也是不可能的,就比如電腦的兼容性一樣,你那華芯科技的速龍tel的主板上,即便可以插上去,也是沒辦法工作的。
而華芯科技的EDA軟件是模塊化設計,芯片邏輯設計、邏輯模擬、電路設計、電路模擬、版圖都是獨立的,通過通用程序接口連接。
在最終的物理版圖設計上,可以對應台積電1.5微米,1微米,800納米,華芯科技的1.5微米,中微國際的1.5微米,1微米,甚至東芝個三星的1微米和800納米製造工藝。
可供選擇的可以用豐富來形容。
加上集成在軟件裡,集成眾多成熟的邏輯電路,在王岸然看來,比起同行來說,至少領先一代。
要知道,買了華芯科技的EDA軟件,想當於同時擁有了華芯科技眾多的邏輯電路專利。
這基本上是半買半送的存在。
當時開放的原因,也是為了為國內芯片產業的發展出一份力。
而且一套軟件單功能的最低才幾千塊,完整的才三十萬,一年出不了一百套,總價值不到兩千萬人民幣。
這對華芯科技這樣習慣於賺外彙的公司來說,這點蚊子肉,真的算不上什麼,所以王岸然更關心的,EDA軟件能否在中國孕育一些專業的芯片公司。
“王總,形勢喜人啊,華芯孵化園一共入駐了一百七十多家公司,產業初具規模。”
王岸然看著報表,一行字引起他的注意。
“汽車芯片也有人做?有這個積累嗎?”
劉明亮站起身。
“應該有一定的積累吧,這個人是上汽的工程師,有過德國留學經曆,這次主要想試圖進行汽車發動機ECU控製係統的開發。”
這可是很好的苗頭。
“難度不小啊,汽車發動機ECU控製係統的難度,比起我們的CPU研發,難度是一點都不小。”
王岸然很清楚,ECU控製係統,是通過各種傳感器反饋發動機的工作情況,並通過這些反饋的數據,通過供油,機械等措施,對發動機的工作進行控製。
比如設置在排氣管的氧傳感器,檢測到噴油量和排出的co2濃度,通過電腦判斷燃燒是否充分,再通過控製噴油量和進氣量,將發動機控製在更好的工作狀態。
難點很清晰,對汽車發動機的工作和電腦ECU係統的原理,都要有很深入的研究。
“怎麼沒有汽車公司資助這個項目,就憑李沁這個六個人的團隊,而且資金隻有可憐的三萬塊,是不是有些兒戲了。”
“王總,這也是我需要向你彙報的,對方願意和華芯科技分享技術,希望我們可以投資。”
這前麵就是一個坑,王岸然記得,在前世,國家聯合三大三小聯合投入了上億的資金,也沒整出個響來。
其實王岸然不知道,在07年,中國就研發出了自己的ECU汽車控製電路,不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成果投入到市場之後,研發者絕望的發現,國外的同類產品,價格低到令人發指,國產的汽車控製電腦性能趕不上,價格還超出人家很多。
再加上穩定性上也有所欠缺。
敗給了市場,毫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