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豈非浪得虛名(1 / 2)

大國芯工 推土機FFX 4455 字 10個月前

華芯科技猶如一條鯰魚,在半導體行業激起一道道水花。

誰也看不清楚,這家公司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走向,以大多數人的慣性思維來看,華芯科技在最近幾年,雖然表現驚豔,甚至還一度奪得cpu性能之王,但是以後呢……

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嘛!

華芯科技財務總監師從古算是見識了王岸然的手段。

“今年年初開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借入日元來抵押或者直接拋售泰銖、印尼盾等,造成東南亞金融市場的動蕩,而泰國政府奉行自由的金融政策,在外彙市場上沒有足夠的掌控,目前泰銖對美元的外彙比起1月份已經下跌了17.6%……”

“這才剛剛開始,如果泰國的金融政策沒有改變,如果日本還是奉行低息的借款政策,如果整個東南亞的經濟依舊沒有起色,泰銖將會失控,而且會連累一大批東南亞國家,甚至亞洲和全世界!”

王岸然摸了摸鼻子,他曾經看過不少評論亞洲金融危機的文章,其中有人分析,日本的金融政策對亞洲金融危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想想看,大部分投資者的資金還是有限的,而日本現在則充當了金元大戶的角色。

沒錢,可以借給你,你隻要付出很小的代價。

而1997年,日本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元在世界上還是比較堅挺的。

而目的,則就是日本對整個世界的資本輸出。

投資、貸款,成果顯著。

在2019年,日本國內的GOP雖然處於停滯狀態,而數據顯示,日本的海外資本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國內的發展,有評估機構認為,日本已經在海外市場,再創建了一個經濟圈,一個相當於日本本土1.7倍的龐大資產。

事實上,如果加上這一筆資產,而中國GDP中再扣除日本投資的部分,即便是2019年,日本的整個GDP,穩穩的占據世界第二的座位。

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

美國!

而王岸然在以前就一直在想,為什麼日本擁有先進的製造工藝,擁有頂尖的技術和人才儲備,而在日本為什麼沒有發展出像Intel、德州儀器這樣的頂尖IT企業。

要知道在七八十年代,Intel還是一家專職做存儲芯片的公司,在日本半導體行業的打壓下,差點破產。

即便是Intel出的第一款4004處理芯片,還是“借鑒”的日本人的圖紙。

為什麼?即便是美國把半導體行業作為自留地,而廣場協議讓日本乖乖的舉手投降。

20年後,如日中天的三星,即便是現在,在日本的東芝、尼康、索尼眼裡,也是屁都不是。

“日本人不願意跟美國人正麵衝突,因為,他們的命根子就揣在美國人的手裡。”

…………

“王總……王總……”

王岸然撓撓頭,又走神了。

師從古無奈,又重新說道:“王總,華芯科技目前的金融投資已經到達百億級彆的規模,雖然以目前的市場態勢,拋開金融成本以及其他投入,我們已經實現盈利,但是目前的財務壓力很大,公司的項目投資有些不堪重負,是否可以拋售一部分外彙,平倉一部分……”

王岸然成功的被師從古逗樂了,這個時候平倉,難道華芯科技嫌錢多?

“不,不但不平倉,我們還要找各大銀行和金融公司,我們要杠杆,實打實的貸款,一來太慢,二來又受到很多限製!”

“王總……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