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毛聞言也附和道:“的,的確,村裡還是有,有好多聰明娃,沒先生教,就隻能埋,埋沒了。筱雨你要不就,就幫著村裡辦個學塾?”
“筱雨你辦學塾?”秦樂愣了下,想了想後方才恍然大悟:“我之前聽我娘說你會拿銀子出來做造福秦家村人的事兒,我還沒怎麼放在心上,沒成想這是真的?”
筱雨苦笑了下:“真的,隻是裡正現如今不讓我直接出銀子,而把這事情全都推到了我身上來了。我拿著很難辦。”
秦樂打了個響指:“那就辦學塾吧!”
筱雨搖了搖頭道:“我也想過辦學塾,可這件事雖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卻不是最緊迫的。何況即便是學塾辦起來了,教書先生也尋到了,當真會有那麼多的孩子進去念書嗎?能交得起束的家庭很少,即便真的去讀了,未來做官的可能太低。就我看來,孩子們的父母不大會為了一個可能性極小的成功而讓孩子放棄他們本該承擔的養家糊口的重擔。他們應該更願意讓孩子能夠踏踏實實下地種田,收獲糧食,能夠讓日子過得再好一些。”
大晉的科舉製度還不成熟,寒門子弟即便是念再多書,沒有引薦渠道,也隻能明珠蒙塵。雖然如今鹹寧帝已經在推廣起能夠讓寒族子弟也能入朝為官的科舉製,但畢竟要改革官場察舉舉薦,多半被世族大家壟斷的沉珂舊習,尚需要一定時日。在這光明沒能普照天下之前,愚昧落後的村人不會冒險讓他們的孩子踏入這一條路在他們的認知上,讀書,那是有錢人做的事。
筱雨的話讓秦樂沉默了,半晌後他才喃喃道:“你說的有道理,晨風哥認字念書,我娘雖然羨慕,讓我多跟晨風大哥接觸,學學他說話,趁機能認識幾個大字,但也不過是希望我瞧上去多些彆人家兒郎沒有的書卷氣,娘她從來沒說讓我也去念書……”
秦泰輕輕拍了拍秦樂的肩,道:“辦學塾的事情因為有太多不可預測性,那這個想法就擱置了吧。再想想彆的。”
筱雨苦笑道:“想過了,沒有一件合我心意的。”
四人便沉默了下來,這事的確難辦,裡正給筱雨出了個大難題。
半晌後,秦泰忽然出聲道:“……不然,辦個善堂吧。”
“善堂?”筱雨來了興致,直起身來問道:“什麼善堂?”
被筱雨這般看著,秦泰微微有些緊張。他咳了咳,清了下嗓子方才道:“村裡每年冬天都會凍死人,每年氣候轉暖的時候辦喪事的人家總有那麼幾家甚至十幾家,去世的多半都是老人和小孩。如果你辦一個善堂,讓那些家中太冷冰,沒處取暖的人家住,讓他們挨過一個冬天,這對秦家村人來說,也是一個大善舉了。”
秦樂眼睛一亮,連連點頭說道:“秦泰這想法很不錯!如果哪一年過冬秦家村人沒人凍死,不單是對村民,對村長,就是對龍知縣,那也是極大的好事!”
官員任期業績評斷中,有一項就是在職期間,人口數量的變化。像秦家村這樣每年都會有因饑餓、寒凍而死人的村落,要是從某一年起不再有人因這些原因而亡,那便是一項極大的功業。
秦二毛是賬房,聽到這提議便開始算賬。他雖是個結巴,但算起賬來卻不含糊,念起賬來嘴皮子也變得十分利索。
“建善堂就需要建個大房子,工期算半年的話,在村裡也就需要十兩銀子左右。冬日取暖需要燒柴燒炭,柴火用量按每日二十斤算,三個月寒冬期總共需要約兩千斤,換算成銀兩約四兩銀。供人住,按一百個人算,需要一百床厚棉被,合計五兩銀……總共加起來二十兩綽綽有餘。”
秦泰還道:“善堂的地方不需要再動土修建,村裡祠堂夠寬大,隻要稍加修葺一下就行。比起其他地方來,村裡人想必更加願意在祠堂裡過冬吧。隻要供暖不斷就可以了。”
秦樂點頭道:“沒錯,祠堂的位置好,聽說最初祠堂的選址可是請了好些個風水師傅來瞧的,正處在村子中間位置,這樣大家來往也更方便。”
三人都說完了,全都看向了筱雨。筱雨緩緩放下手上的茶杯,摩挲著茶杯口邊緣,輕聲道:“住的問題解決了,那,一日三餐怎麼辦?讓他們的家人各自做好了冒著天寒地凍的惡劣環境出門給他們送來,還是,我來提供?”
一句問話頓時將三個男子都給難住了。
秦二毛很快算起了賬,抿抿唇道:“算一百個人的話,供他們吃喝,一個冬天需要花費至少十兩銀子。”
“不算多。”筱雨笑了笑:“建善堂的錢省下來,正好提供這些開銷。不過”
筱雨話頭一轉:“這麼好的事情,善堂一開,恐怕全村人都要趕著進善堂了吧。”
秦樂陷入了沉思。
處理不當,恐怕會引發更大的麻煩。
他看向筱雨問道:“你有什麼好的想法阻止全村的人都進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