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去看了眼東邊那塊地, ”丁寧拍了拍肩膀,聳聳肩, 也沒怎麼在意,反而有點好奇李源剛剛說的話,“野雞蛋?”如果有條件的話,也不是不可以孵出來,這樣楠秋小區以後還能供應肉了。
“對,挖溝渠的時候在柳樹下看到的, 有五個野雞蛋,你看看是留著還是?”李源顯得很高興, 雖說他們這幾天也在外麵搜刮物資, 每天也有葷有素, 但糧食穀物還能算是可再生食品,禽類就不是啊。他們都沒怎麼發現禽類的蹤跡, 動物園、寵物店之類的倒是看見過未變異的貓貓狗狗,但一晃眼這些貓貓狗狗就不見了。
在這麼個殘酷的時期,這些動物能存活的概率還是非常小的。
“讓劉阿姨看看能不能孵。”丁寧把自己寫的貢獻值規劃遞給李源, “不同的工種有不同的貢獻值, 你看看還有什麼彆的想法?”
丁寧寫好後讓傅秋寧看了,不過這家夥看了一眼就直接說沒問題, 聽她的。到底他們還算是一個團隊, 每個成員的意見也是要聽取的。更何況後期貢獻值的下發與講解還是得靠李源。
畢竟李源能說會道嘛!
李源看了眼,紙上的不同工種對應不同的貢獻值,有點像七八十年代的工分, 其中外出跟著傅秋寧搜刮物資的人,因為比較辛苦也比較危險,所以一天是有十個貢獻值。另外出門搜刮的物資,其中百分之一會均分給當天出門的小隊,當作獎勵。
而挖溝渠、開坑荒地、養殖種植等會按照當天的工作量,分情況分配6-8個貢獻值。而每天在廚房打下手的人,因為隻需要做三餐,所以一天是按照5個貢獻值來分配,但是主廚一天可分配7-8工分。畢竟吃好喝好最大嘛!
彆墅內原住民的住房與住房內所擁有的東西,小區無權利收回。如果後期楠秋小區有逃難者入住,小區原住民可選擇收留與否,但一名逃難者一個月房租不可超過三十貢獻值。
畢竟再怎麼說,楠秋小區是傅秋寧想打造的家園,也不希望最後出現剝|削的現象。而在楠秋小區,除非你選擇鹹魚癱,隻要你每天參與了勞動,每天最少也有五個貢獻值,一個月也能保證一百五以上的貢獻值,三十個貢獻值的房租,還遠遠威脅不了生命。
而廚房按照一日三餐的標準來做飯,廚房就在隔壁李源的19號彆墅,這家夥說什麼都不願意一個人住,死皮賴臉地要蹭在樓下客房,對於他的厚臉皮,傅秋寧勉強點頭,也就由他去。反正每天彆墅的清潔都是由這家夥動手的,偶爾丁寧會掃掃客廳拖一下,至於傅秋寧就跟個大爺一樣,不僅坐著不動,嘴巴還不停地叭叭叭,說些“這裡沒掃乾淨”“沙發底下還有灰”“再掃一遍”欠揍的話。
楠秋小區勢必要把人性化貫徹落實,廚房每天的早餐以麵、包子、饅頭為主,其中一個包子一個貢獻值,兩個饅頭一個貢獻值,一碗麵兩個貢獻值。而中晚餐是最基本的一葷兩素。其中一兩米飯一個貢獻值,一個素菜一個貢獻值,一個葷菜兩個貢獻值。
原住民可根據自己的貢獻值酌情選擇,總歸是餓不死的。但是要過上奢侈的生活,也就隻能努力工作了。
而小區原住民若想外出搜刮物資,有兩種選擇。一是跟著官方出行,也就是傅秋寧的外出搜尋隊,每天有十個貢獻值和百分之一的搜尋物資均分。二是個人外出,或者組織隊友外出,當日搜尋物資百分之四十歸於楠秋小區,百分之六十歸於個人。
這個就看個人能力要求與心理素質了,不強求。
李源看著這單子,雖說覺得有些人性化,但是這樣的人性化卻讓他倍感窩心,末世來了,他本以為自己以後會過上吃一頓餓兩頓,每天為安全奔波的日子,但沒想到,還能過上這樣的幸福生活。
貢獻值的規定沒人有意見,相反一個個還非常慶幸,不過有些人心裡就打起了小九九,希望逃難的人少一點,再少一點,畢竟人多會分物資,人多也不好管理。他們可不情願現在的生活被破壞。
但是說什麼來什麼,一周時間楠秋小區全體出動,終於把楠秋小區所有空餘地全部開墾了出來,並連夜澆了生長液,種了作物種子。而以明清河為線,楠秋小區外也架起了兩米高的高壓電網,整個小區被徹底包圍起來。
此時李隊也帶人開著卡車到了楠秋小區外麵,一呢,是來按約定送上實驗器械,順便取走“源器皿”。二呢,李隊長這廝送過來一批人,忒不厚道了。
望向傅秋寧殺人的目光,李隊“憨厚”地笑了兩聲,眨眨眼,一攤手:“這個還是能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