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閣老也怕自己身後人走茶涼,還沒等落葬就被彈劾,屍位素餐這個罪名可大可小。眼下他還活著,禦史尚且有所顧忌,真等他閉眼了,隻怕彈劾的奏章能像雪片兒似地刮到聖人的案頭。
做了幾十年官,蔣閣老不僅了解聖人,便是對朝裡的禦史,那脈也是摸得透透的。他也確實病了這些年,說一句屍位素餐也不為過。隻是到了還是想替子孫博一回,哪怕是搭上一輩子的名聲體麵。
白閣老不知道聖人心中所想?還是秦閣老不能體察上意?這兩位為何不言?本朝未有此事也隻是其一,保全家小才是最主要的。
隻要日後不是先太子一係登上大位,那以往那些親近先太子的官員,是絕計落不到好的。新帝心裡也要思量一回,對自己懷有二心的官員還能不能用。
便是如今聖人還在,眼看著明麵兒上也沒有支持太孫之子繼位的官員。先太子和先太孫在世時,一個個兒搖旗呐喊,恨不得是那最賣力氣的。如今又怎樣?還不是裝聾作啞。
吵嚷了有半晌,在首輔秦閣老和白閣老的彈壓下,朝堂勉強保持安靜。
在這個當口兒,又有一個禦史涕泗橫流地跪了出來,說什麼先太子過世已久,蔣氏兄弟這道奏疏包藏禍心,實是為擾亂朝綱,居心何其不良,請聖人立誅蔣氏兄弟,以肅朝綱。
這已經是非常嚴肅的指控,在蔣閣老麵前殺了他四個兒子,和要他的命有什麼區彆?
聖人聽到這話,目光陡然看向那位禦史,老邁的聖人聲音依舊銳利。
“卿的意思是,朕的兒子…不配作皇帝?”此言一出,便是秦閣老和白閣老,也不由得抖一抖身子。
這話的意思太重了,這已經不是先太子一人的問題,而是聖人的所有子嗣。聖人的兒子可不止先太子,三王還在朝上站著呢?誰敢說這三位也不配作日後的皇帝?那不是上趕著給自己找不自在嘛?
禦史麵色突地一下慘白,強撐著才沒有哆嗦道,“陛下明鑒,臣絕無此意呀!”這要是落實了,豈不是說自己反對聖人之子繼承大統?便是三王脾性再好,將來恐怕也沒有自己容身之地了。莫說將來,便是現在聖人一怒,又有誰能替自己求情?
這件事兒壓根就不占理!
滿朝文武此時心裡俱是一個想法,這怕不是聖人早就布好的局,就等著他們這些人往裡麵跳呢!現在就是想反口,麵子裡子可就都沒了。可要繼續堅持下去,就得得罪日後的新帝。除非三王一個比一個點兒背,都死在聖人前麵,不然今天這事兒,還真不好翻篇兒。
聖人闔了眼眸,輕聲道,“平王、恭王、端王怎麼看?”聖人一般在朝上輕易不會點三王的名兒,讓三王到朝上來不過是應個卯而已。畢竟三王又不在宮裡住,要是連朝也不上的話,可真就是本朝查無此人的狀態。存在感比身上沒有拆差事的安王還要低,畢竟安王還有一個可以世襲罔替的王爵呢。
三王唰地一下跪倒在地,“兒臣謹遵聖諭!”這哪裡是問話?分明是要一個表態!三王又哪裡來的資本和聖人叫板?這件事用腦子想一想也會知道聖人會是個什麼傾向。
這時候不順著聖人的心來,是嫌自己清閒日子過久了不成?
連三王都如此明確地表態,底下的文武大臣更是嘩啦啦跪倒一大片。這時候群臣才想起來,殿外麒麟衛可是一直在值守的,萬一聖人一聲令下,跳得最歡的那一批人,死也就白死了。
按說皇帝濫殺大臣,在史書上怎麼也不會落一個好名聲。可偏偏又是這位聖人,日後怎麼流傳不必想,便是現在傳揚出去,也不會有人說聖人一個字的不好。
既然聖人沒有不好的地方,那到底是誰不大好,不是已經分明了嘛?
聖人等了片刻,不見一人出來反駁,便起身對著最近秦閣老和白閣老道,“此時內閣和禮部詳議,為我兒議好廟諡,聖旨便由白卿來擬。屆時由首輔去我兒陵前宣讀,替朕儘一儘哀思。”聖人不去的理由很簡單,他可以開父諡子的先例,但不能開父祭子的先河。
“臣等領旨。”秦首輔帶著群臣領旨,隨後聖人退朝,轉回太極殿。
直到這時候群臣才驚覺,聖人這一回,算是把內閣包圓兒了。
次輔上的奏疏,首輔去陵前宣旨,旨意是三輔親擬。搞不好這回不是聖人和蔣閣老之間的事,是聖人和內閣攪在一起了!
秦閣老和白閣老是有苦難言,尤其是白閣老,他都多少年沒有親自擬過聖旨了,這一回被拉到台前,實在是意料之外。秦閣老也不遑多讓,都說他是首輔,位高權重,可是這樣搞,真的能落個善終?不說彆的,三王心裡就一定沒有疙瘩?
便是宮裡的亦安,也沒有想到,居然還會有自己的戲份。!
風謐蘊虛白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