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品提升到五品,看似隻邁了一個小台階。但從青衣換緋衣,對多少官員而言是一輩子也難以改變的躍升。
尤其是新科狀元年不過三旬,聖人如此,算是超擢。朝中縱有老臣覺得不妥,可到底也沒表示反對。他們這些人老了,總是要給年輕人讓位的。
九月,為先皇後修建觀宇落成,聖人遣亦安前往致祭,殿內供奉數盞長明燈,此時香火氣還不十分濃厚,燈油的氣味散布殿內各處。
“臣亦安謹拜……”亦安身著女官服色,麵容虔誠地供上第一炷香。殿內有專門的修士看護,從早至晚香煙不息。
不知是不是亦安的錯覺,崇元四十一年好似格外忙碌。前兩日才托了人送信歸家,欽天監監正說本年確無好日子,若三夫人執意嫁女,便自隨心意。
為著這個,陸氏勸了又勸,“咱們家的姑娘,不急著今年就出門子。”好說歹說,總算是勸好了彭氏,將亦嬋的婚期定在崇元四十一年的四月。
定在四月,一是不匆忙,一是亦真那時已經坐完月子,可以回家參加妹妹的婚禮。一家子姐妹成婚後各奔東西,很難有再聚在一起的時候。
春闈一過就成婚,便是顧銘琅明年不中,婚期也不會再拖下去。
而亦寧的婚期則定在六月,一年之內嫁兩個女兒,也不好挨得太近。隔過一個月去,也不至於所有事情都堆在一處。
九月末,宮裡接到喜信兒,年過四旬的景王妃再次有孕。如無意外,這將是聖人最小的孫輩了。
景王妃這般年紀,還能再次有孕,不止她自己驚愕,就連焦清也再三問過報喜的人,彆把景王世子妃和景王妃說混了。
報喜的人連連保證,說是世子妃並未懷有身孕,有孕的正是景王妃本人。
聖人微微頷首,便讓亦安替自己前去王府探望。景王妃這一胎畢竟上了歲數,聖人對兒媳並不吝嗇,點了許多名貴藥材,讓亦安帶著前去王府。
亦安到景王府一看,往日沉靜的景王難掩喜色。景王和王妃感情不錯,膝下又隻有一子,這回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是王府的大喜事。
給景王妃道過喜後,亦安順道探望了景王世子妃,世子妃對婆母有孕倒是沒什麼彆的反應,隻是望向自己的肚子微微歎息。世子妃對景王世子沒有吐露的心聲,倒是隱約向亦安說了兩句。
大意無非是自己這樣年輕,也不知何時才能懷上第一胎。
平王世子妃比景王世子妃早幾年成婚,如今膝下依舊無有子息。上次亦安見到平王世子妃時,對方已經隱約表示想再給世子納兩個妾。
看來無論是誰,都逃不過子嗣這一關。
兩位世子妃雖是皇家認證過的好兒媳,卻也會為了子嗣發愁。平王世子妃如此,景王世子妃也是如此。
亦安也隻能輕聲安慰,“兒女緣分,說不準哪一日就到了,世子妃成婚不過半載,莫要傷懷。”說句不好聽的,沒準兒景王世子妃說這句話時,身上已經
有孕,隻是暫時看不出來罷了。
想想也有可能是自己著急了,景王世子妃收斂情緒,又問起亦安來。
亦安自然說自己一切都好,事實也確如亦安所講,在聖人的庇佑下,她確實過得很滋潤。
此時正值秋闈,亦安祖父白閣老和父親白成文都投入其中,為國取才是大事,這時期連請立儲君的奏疏都少了許多。
而亦安不知道的是,一個和她有關卻也無關的人,正在進入聖人的視野。
“吳氏…今年的秋闈已然入場?”聖人這話看似是在問焦清,實則聖人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焦清斂眉,輕聲道,“稟聖人,吳氏確已入場。”
聖人口中的吳氏,便是亦安血緣上的外祖,也就是生母吳姨娘的親生父親。
聽到焦清肯定的回答,聖人微微沉思片刻,便吩咐道,“點個榜尾,名次不必靠前。”實際上聖人這話已經點明,吳氏即便中舉,也隻能是最末一名。
聖人要用亦安,自然要把她身邊的隱患清除乾淨,吳秀才便是其中之一。據錦衣衛報上來的消息,這位可是敢在白侍郎回京之初就登門的存在。若是不儘早處置,遲早是個禍患。現在就敢登白家的門,知道外孫女兒發達了,還不坐到人家門口兒去?
要說吳秀才真是有辱斯文,焦清知道吳秀才是靠賣女兒才維持住了這麼多年在京城的開銷,對吳秀才極為不齒。像焦清,那是家裡孩子太多養不活,這才送進宮裡求一口飽飯,哪裡像吳秀才這樣,為了自己快活,連妻女的死活都不顧。
焦清也是讚成聖人的安排,隻是嘴上還要勸一勸,“範侍郎主持鄉試,是否要讓其心裡有數?”這一回鄉試是白成文和範成俊搭班子主持。聖人總不能把白成文叫過來,說他老人家想給卿家姨娘的生父開個後門,這算怎麼回事兒?
聖人微微搖頭,“範卿家做事一向不問緣由,此事底細,不必告知。”範成俊素來便是這樣的性子,聖人吩咐什麼他做什麼,不問聖人心中想法,隻把自己當作辦事的工具。
又是一年金桂飄香,這一年京城鄉試放榜,吳秀才照例前去觀榜,這一回他自覺答得信手拈來,本場主官看過他的卷子,也對他分外和藹。
吳秀才不由想到,自己多年不中,難道便是為的今日一朝而起,直入廟堂?
懷著這樣的美夢,吳秀才好不容易擠到前麵,從最上首開始找自己的名字。
一直看到最後也沒有發現,吳秀才臉色逐漸僵硬,隨後不死心地又去副榜尋找。
終於等吳秀才即將絕望時,終於在末尾看到自己的名字。
“噫!我中了!”說完這一句,吳秀才整個人挺直了向後倒去。
周圍來觀榜的秀才見這老秀才神色激動,麵上倒也沒有意外之色。畢竟每年都有激動到厥過去的秀才,看這老秀才這般年歲,應當已經下場十幾次,如今終於中舉,激動地暈過去也可以理解。
不少觀榜的秀才上前,想把吳秀才扶到一旁歇著,往起一
攙就覺得不對勁兒,怎麼身子好似軟成泥一般了?
不好,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