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聖人(2 / 2)

庶女亦安 風謐蘊虛白 6102 字 10個月前

“是。”焦清應下,又讓舞陽長公主的女官扶著公主坐上軟轎,慢悠悠地抬往鐘粹宮。

焦清直到目送舞陽長公主的軟膠消失在宮道裡,這才轉身回到殿內。卻發現聖人在翻找去年的一些奏疏,難道有什麼漏網之魚沒有處理?焦清忙提燈上前,正欲給聖人幫忙,卻見他老人家已經捏著一封信轉過身來。

聖人展開信紙,又細品了品,發覺確有幾分相似風骨。隻是一開始就往那個方向去想,自然不會覺得相似。如今舞陽長公主一提,聖人倒是看出幾分影兒來。

焦清不僅目力極好,記性也比遠勝尋常宦官。聖人手裡拿著的,好像是去年白閣老受彈劾時,他從閣老書房搜來的家書。這些書信被當做證物一直留在宮裡,不想今日聖人還翻出來看一遍。

聖人捏著信轉了兩圈兒,見焦清在眼前,索性把信遞給他。“你也瞧瞧,這信上的字跡,與梓潼手書可否相似?”作為跟在聖人身邊多年的掌印太監,焦清自然見過先皇後手書。有時候聖人把一些奏疏送往長樂宮,就是焦清送去的。等先皇後批閱外,焦清又帶著回太極宮。

() 清恭敬地接過信,眯了眯眼睛,似乎是在仔細看。若是亦安的字跡真和先皇後相似,那焦清肯定頭一個就發覺出來。既然焦清一開始就沒有發現,聖人看的時候也沒有發現,偏臨清公主和舞陽長公主把亦安和先皇後的神形氣韻視為一談。

這位跟在聖人身邊五十多年的老太監輕聲細語,捏著信紙,話在心裡滾過兩圈兒後才說出口,“若說氣韻,倒確有幾分相似。”沒說字跡相似,隻說氣韻。

聖人就笑道,“能有幾分風骨,已是很難得了。”焦清便明白了,聖人看重的是這份氣。

“若聖人有意,不若把白閣老的孫女招進宮來做個掌詔,說出去也是閣老家的體麵,又不耽誤姑娘婚嫁,正是兩全其美的好事。”焦清是為著聖人著想。至於亦安想不想入宮做女官?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差事,尋常人家且想進來都求告無門呢。

焦清對去年的事還有些印象,知道寫這封信的是白閣老的孫女,至於是哪一位孫女,過後細查查也就是了。

不料聖人合上信,沒有同意這個提議,“費這個功夫作甚,好不容易才與家人團聚,又招進宮來,豈不又是骨肉分離?”說著,聖人語氣已經有些哀傷。

焦清又明白了,想來是白侍郎的女兒,剛從江南回來。隻是焦清眼下顧不得這個,聖人這時候傷心起來,肯定又是想起了先皇後母子,連帶著太孫。

果然,聖人下一句就道,“她們在那個世裡團圓了,也不想著托夢給我,定是怨我沒照看好文惠和康兒。”文惠太子還有諡號,太孫暴崩後,該按著太子的例上諡,還是就按普通親王的例追諡,朝上一直沒議出個結果來。聖人也沒有催促,便一直擱置到現在。

若是按照太子的例加諡,那太孫的兒子就有繼承大統的法理。可太孫偏命數不濟,已經往那個世裡去了。如果尊太孫為正統,那日後皇曾孫長成,平白會給儲位添多少變數?換句話來說,若皇曾孫有繼承大統的法理,隻怕新帝晚上都睡不著覺。

到那時候,聖人賓天,隻怕又是一場皇室內鬥,骨肉相殘。天下太平了幾十年,若受這一番折騰,還不知百姓能不能捱過這一場亂。

文惠太子在民間聲名極盛,僅在聖人之下。他驟然病猝,不說文武百官如何傷心,就連民間也是哀鴻遍野。直到如今,民間提起太子,第一個想到的,也還隻是文惠太子而已。

焦清眼見聖人落淚,也陪著掉眼淚,“娘娘和殿下是登仙境享福去了,聖人千萬保重身子,殿下尚幼,還需聖人照看啊。”

聖人微微闔眸,隻怕他是看不到那一天了。若是上蒼垂佑,再與他十年光陰,說不得拚上這幾十年的人望,還能強推上位。若是時不與我,又該找誰替自己看顧呢。

以聖人為君多年的威望,冊立太孫也是在其子降生之後。如今太孫獨子孱弱,連能否存活都未可知,遑論坐穩君位?

聖人從焦清手中抽走信紙,一步一步踱回案前,有些事要一件一件辦。中書舍人不在,聖人便自己提筆擬旨,給舞陽長公主的獨子加封一個正三品的輕車都尉銜。

焦清捧來玉璽,在聖旨上加蓋大印,對長公主是有一分責怪的。既喝了酒,安安分分在公主府歇著就是。還到宮裡來,勾起聖人的傷心事。

焦清那會兒雖然站得遠,但殿內情形還是隱約間聽了一耳朵,是以對舞陽長公主有些責怪。給兒子討恩賞是小事,倒讓聖人心裡不痛快起來。

不過聖人已經親自擬了旨意,焦清又不像內閣幾位閣老一樣,還能爭辯幾句。這些加恩的封賞詔書,一貫是不需要經內閣手的。也隻有議事的時候,中書舍人擬的旨意,內閣的閣老們會看過。內閣算是聖人的辦事機構,旨意布散下去,沒有內閣的協助是不成的。

這時候又看出女官的好來,似這樣的旨意,由女官眷寫,順手就能把印蓋上。

寫完旨,聖人讓焦清收起來,明日送舞陽長公主出府的時候順便宣讀了,過後再告訴內閣也是一樣的。不告訴內閣,誰知道朝廷又要多發一個輕車都尉的俸祿?

宗室勳戚有事,一般也是給宗人府遞條陳,宗人府再向聖人稟告。似舞陽長公主這樣直入宮門來見聖人的,到底是少數。

而另一邊,亦安姐妹三人回府後去見陸氏。

陸氏還未聽女兒們說這一日的經曆,便對亦寧和亦安道,“過兩日隨我去你外祖家。”陸太傅給好友去信,收到回複說,在這一兩日內便會登門拜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