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蘋果的夢境已經結束很久了,向坤依然坐在電腦椅上,一動不動,雙眼直直地望著前方,不是在發呆,而是在思考,並且帶著一絲的激動和興奮。
他送那小黃人木雕給小蘋果,本來隻是單純地想要利用“情緒注入”物品的功能,來引導小蘋果做一些開心的夢,給她的生活添些些調劑。
但沒想到的是,“觀摩”過一次小蘋果的夢境後,得到幫助最多的,受利最大的,卻是向坤自己。
他現在有一種以前剛剛接觸到一門新學科,然後猛然發現自己對某些問題的認識太過簡單和淺薄時的頓悟感。
最開始感受到小蘋果的情緒和夢境時,向坤覺得自己什麼也沒有“看見”,眼前是一片虛無,夢境裡沒有任何畫麵,隻能聽到各種的聲音,比如那正在說相聲的兩個男聲。
想到小蘋果是先天全盲,夢境出現這種情況也並不奇怪。
但沒過多久,向坤忽然發現,他並不是完全“看”不到任何東西的,他竟然隱約感覺到了那正在說相聲的兩“人”的“形態”。
這種“看”並不是視覺直觀層麵的看,而是直接在腦海裡構建一個結構認知出來,你知道那裡有什麼,並且知道大概是什麼模樣。
這種結構和我們平常看到的立體幾何結構不太一樣,有點像點、線的虛幻結合,又像是無數的小點所布成的、密度不均的“陣列”。
然後向坤馬上意識到,那兩個在說相聲的“人”,竟然是兩個“小黃人”,而且都是和他送給小蘋果那個小黃人同一形象。
當然,這兩個小黃人,和向坤在現實裡所看到的小黃人,從外型上並不一樣,簡化了很多細節,甚至如果“具象”出來,在現實裡,一般人都無法認出這是什麼。向坤也是因為能夠感知到小蘋果夢境中的情緒,和她共享“感知”,才能夠瞬間意識到這是自己送的木雕小黃人。
向坤想起小蘋果父女倆離開後,他在網上找了幾篇先天盲人的相關文章裡,有提到盲人、特彆是先天失明的盲人,在進行事物認知的時候,更傾向於通過事物的拓撲結構分辨、判斷。
所謂“拓撲”,就是把實體抽象成與其大小、形狀無關的“點”,而把連接實體的線路抽象成“線”,進而以圖的形式來表示這些點與線之間關係的方法。
比如在一定前提下,單耳的杯子和甜甜圈就是拓撲等價的,而和無耳的杯子卻不等價。
當然不是說盲人會分不出甜甜圈和有耳的杯子,而是說他們在認知的過程中,會更側重這方麵的結構特點。
就好像普通人通過視覺判斷兩個人,a漂亮,b醜,但是通過觸摸後,可能在盲人的感知裡,這倆人其實長的差不多,拓撲結構等價。然後因為b的皮膚比較好一點,在認知中,甚至會覺得b更“好看”。
向坤通過小蘋果的夢境裡,“看”到的、說相聲的小黃人,並不是具體的畫麵,而是類似於拓撲結構,卻要更加複雜的形態。
這些結構和形態,除了來自於小蘋果對小黃人木雕的觸摸建立起的認知外,還有許多以前聽過的、《神偷奶爸》裡小黃人的聲音,進行感性腦補的部分。
當然,她所腦補的部分,和實際的小黃人形象,自然是有比較大的差彆的。
這種非直觀畫麵的認知,這種特殊角度的結構建立,讓向坤一下子找到了一種新的認知方式,他幾乎立刻就在腦子裡還原出了自己雕鑿那個小黃人的過程,然後修正和整合了好幾個步驟,知道如何以更高的效率來完成雕鑿,如何安排下刀的順序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不僅是感知物體結構上的差彆,在聲音上,小蘋果的夢境也給了向坤很大的啟示。
本來他自認為小蘋果就算因為自幼全盲,聽覺比普通人發達,也肯定比不上他這個通過針對性訓練引導變異進化方向的“吸血鬼”。
事實也確實如此,向坤能夠聽到的聲音細節,遠比小蘋果要多得多,兩個人的聽力可以說差了好幾個級數。
但通過小蘋果的夢境,向坤忽然發現了很多他平日裡即便聽到了,也沒有注意到的東西,或者注意到,也搞不懂。
那些東西很難直接用語言描述,或者應該說是小蘋果的認知、感知能力與向坤的根本不同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