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it從業人員,又一直在了解最新的各種資訊,向坤自然知道現在最前沿、最頂尖的ai大概是什麼樣子。
在ai領域,現在依然是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天下,國內國外,狗哥、企鵝哥、度娘、阿裡娘等等大廠,都有各自深研的方向,不時都要發表一下最新的進度。
畢竟目前大多數ai的研究方向,是很難通過閉門造車造出好車的。特彆是機器學習,數據、算力、算法缺一不可,沒有足夠的數據集,你就是算法再精妙,機器的算力再nb,也很難得到想要的結果,並進一步進行現實應用。
在某些專項領域,ai已經有了超越或者說遠遠甩開人類的能力。
就好像alphago接連戰敗了最頂級的圍棋高手,隨著進一步的提升和迭代,以後人類棋手可能已經很難再與其一戰,它的對手會變成其他的ai。
但真說起來,打敗柯潔等人類棋手的,就真的隻是ai,隻是機器麼?
恐怕也不能這麼說。
就像小明戰鬥力隻有5,他想去見戀人小紅,但是路上被一條戰鬥力100的巨龍擋著,他打不過。
於是小明回到村裡,糾集他的矮人小夥伴,花費數年時間,針對巨龍的各種弱點和戰鬥方式,進行各種模擬對抗,然後打造了一柄飛劍“白帝聖劍”。
“白帝聖劍”打龍類的時候戰鬥力200!
於是高喊著“白帝聖劍禦劍跟著我!”的小明,輕鬆地乾掉了巨龍,見到了小紅。
那麼到底巨龍是被“白帝聖劍”打敗的,還是小明和他的矮人小夥伴?
沒有小明,說不定“白帝聖劍”遇到一隻戰鬥力3的貓咪,就被拍趴下了,因為它的訓練集裡沒有見過呀~!
狗哥家去年的bert模型,甚至在機器理解頂級水平測試中的11項nlp任務奪得stoa結果,號稱在理解方麵遠超人類。隨後訊飛哥、企鵝哥、阿裡娘的國內團隊,也先後在squad測試中輪番登頂。
到了,巨硬亞洲院、阿裡娘等團隊,也都不停刷新著更好的成績,看起來在理解方麵,人類也已經被ai甩得很遠了。
但真的是這樣麼?ai真的已經能比人類更強的理解能力了?已經能夠理解人類的思維和想法了?
說到底,現在的ai,依然隻是“高級工具”而已。
不論它看起來多像人類。
向坤在剛開始做“ai助理計劃”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現在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的瓶頸,所以最開始,他並沒有做“超級ai”的想法,因為那不現實,他一直是想著在現有的各種框架下做一個集成和優化。
但後來他發現,那種做法依然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依然不是他現在能以一己之力輕鬆完成的。而既然要費那麼大力,那為什麼不想辦法再更進一步?
說白了,就是幾次變異後,他又“膨脹”了,攥著兩毛錢,就想吃世界上最好的餛飩。
因為他覺得自己這兩毛錢很值錢,就這麼買價值普通兩毛錢甚至兩塊錢、二十塊錢的東西太虧了。
但要怎麼做?
向坤無數次地有過那麼一點“靈光一閃”,隱隱約約地已經有了個想法,但總是還沒辦法完全兜住,還是“俱現”不出來。
這也是他為什麼要答應張倩,要接下那個項目的原因,他想要在做其他項目的過程中,幫助他再去找“那道光”。
不過遺憾的是,幫助並不大,那個項目的框架已經打好、核心已經做完,但向坤的“ai助理計劃”依然連挖坑的角度都沒找好。
看著顯示屏上他為了幫助自己思考而畫的圖,向坤一手捏著自己的下巴,一手把玩著他自己雕的阿爾薩斯。
向坤現在已經明白了:
想要用兩毛錢弄出兩百萬的東西,一定、必須要有非常開創性的創造,必須是一個從底層開始的、全新的東西,一個能夠撬動地球的“杠杆”。
在舊有框架下,他是肯定沒有辦法做到的,哪怕他通過變異,大腦在某些領域遠比普通人甚至一般的天才要強許多倍,但全世界那麼多的機構、那麼多的大廠、那麼多的人才和團隊聚集在一起天天研究,有那麼多的設備、那麼多的數據可供他們使用,他一個人無論如何都是比不過的。既然他們沒辦法從舊有框架下找到突破點,那他一個人也同樣很難做到。
但這個底層要有多底層?
真要說起來,軟件層麵的創新,永遠離不開硬件。
就好像當初計算機剛誕生的時候,關於人工智能就分為了“符號主義”和“連接主義”以及後來的“行為主義”。
“連接主義”又叫仿生學派,主張模仿人類的神經元,用神經網絡的連接機製實現人工智能。現在大熱的機器學習,奉行的就是“連接主義”。
但是在七十年代,因為硬件的發展水平、算力匱乏等原因,“連接主義”一度陷入低穀。
直到現如今,計算機的算力突飛猛進,因為互聯網、移動網絡的發展帶來了海量的大數據,使得“連接主義”下的機器學習有了最合適的成長環境,開始蓬勃發展,孕育出各種各樣的平台、算法、模型,在各行各業,各種環境中開始有了大量的應用,甚至有了“ai要取代人類工作”的說法。
今年早些時候華為發布了晟騰 910 ai訓練芯片、晟騰 310 ai推理芯片,沒過多久阿裡達摩院也發布了號稱全球最強的含光800ai推理芯片,這些硬件上的提升,都必將讓機器學習獲得更加極致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