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層,通過氣味和聲音,來得出一些內臟和分泌係統的情況,進行信息的補全;
第五層,……
就這麼一層一層地快速將各種信息整合,在一名旅客擦肩而過遠去後,向坤已經可以通過新的認知模式,在腦海裡建立一個快速的認知模型,進行很多直接的推算。
比如他可以知道這個人小腿曾經受過刀傷,傷到了腳筋,受傷的角度大概是什麼樣;他身體的哪些軟組織磨損比較嚴重,走路或跑步時有哪些習慣,受到哪些影響;他的哪些器官有問題,大概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他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怎麼樣,力量大概如何;他可能的職業和他對自己的威脅程度;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幅度最小、最省力地製服他,怎麼樣能在不傷到他的情況下讓他快速失去反抗能力……
很多信息以前向坤通過正常的觀察,各種感官信息的分析,也可以推斷出來,但遠沒有現在這麼直接和快速。新的認知模式,擁有更加高效和全麵的優勢,能夠更快地看到以前能夠看到的東西,也能夠從全新的角度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東西。
但缺點,是對腦力的消耗極大,觀察沒一會,他便開始有些眩暈感。
向坤停下了觀察,休息了一分多鐘,眩暈感消失後,便拿手機叫車,準備回家。
等車的時候,一個拉著行李箱的高挑女郎經過,她走過來的時候,向坤就下意識地開始觀察,然後一看就被吸引了目光,視線緊緊盯著。
那女郎顯然已經習慣了這種注視的目光,男人嘛,所以她並沒有太在意,直接拉著行李箱經過。
但在他錯身而過兩步後,向坤卻忍不住在她身後說了一句:“有空的時候去醫院檢查一下吧。”
那女郎皺眉回頭看了他一眼,低聲罵了句“神經病”,然後加快腳步離開。
向坤知道會有這種反應,不過剛剛確實也是沒忍住,因為以他建立的認知模型來判斷,這女郎的內臟有了十分嚴重的病變,具體的原因和情況尚不清楚,但知道繼續惡化,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會危及生命,所以下意識提了一句。至於她會不會去看醫生,看過後會不會痊愈,就不是向坤會去關注的了。
不久後向坤上了車,又是下意識地開始建立他所乘這輛車的認知模型,從車的外形物理結構,到底盤、傳動係統、變速箱的結構,再到能量的轉化和傳遞的結構,到此時這輛車的運動軌跡和狀態。
到了小區門口,下車後,向坤站了一會,從那有些眩暈的狀態中脫離出來。
他現在基本知道,這種“新模式認知”並不是萬能的,想要成功建立有效的認知模型,依然需要足夠的感官信息收集,需要對那個事物有足夠的了解。
比如對那架737,他並沒有對這些飛機有提前的調查和了解,僅靠飛機上臨時坐在座位上收集的感官信息,想到腦袋快炸掉,都沒法建立有效的認知模型。
比如對汽車,他比飛機要了解得多,但了解的程度也有限,所以這一路也沒能建立很完整的認知模型,作用有限。
比如對其他人類,因為他看過大量的醫學相關資料,對一般人的人體形態、動作、肌肉、骨骼、內臟、能量轉化的方式,都有比較詳細的了解,所以可以建立相對有效的認知模型。
如果他能再了解更多各種疾病的資料,並且有足夠的觀察,建立足夠多的認知模型樣本,有足夠的對比參照的話,相信快速建立的認知模型,會更加的全麵和高效。比如在機場外看到的那個女郎,甚至隻是擦身而過的這幾十秒,就能判斷出她身體的具體病症和病灶所在。
向坤又想到了他建立“超感聯係”的物品——建立“超感聯係”的過程,其實和現在建立認知模型有點類似,都是對目標的了解越多、越全麵就越容易成功。
他相信,現在有了這種全新認知模式後,他再與物品建立“超感聯係”,速度應該會更快、更容易。
而有“超感聯係”的物品隸屬著的整體,也應該更容易被他建立新的認知模型。
兩相搭配,可以幫助向坤掌控一些比較複雜的事物。
比如以前設想掌控一輛汽車,可以將這車拆開來,對它的大部分零件或關鍵部件進行“超感聯係”,或許可以幫助他更好地駕駛或修理這輛車。
而現在,隻需要對這輛車的結構、性能進行足夠的了解,然後對其中幾個部位進行“超感聯係”,便可以幫助他建立新的認知模式,方便他更好地進行駕駛和修理。
對其他的事物也是如此。
回到家後,向坤第一時間自然是先檢查一下愛麗絲的情況。
離開了將近十天,之前安排任務1、2、3都已經完成,任務4在進行中,語音係統的進一步完善正在進行中,長期任務也在進行中。
向坤於是將自己對那變異蜘蛛的觀察,以及飲血後得到的記憶分析,將變異蜘蛛的各種資料,以及變異蜘蛛記憶裡那兩株變異植物的特點,通過愛麗絲錄入到“吸血鬼變異模型”中。
接著他對自己現在的各種數據進行了測量和統計,以及其他一些這次飲血後的變化,錄入到模型當中。
然後向坤問道:“愛麗絲,對我的變異趨勢,有什麼看法?”
其實這個問題,他並沒指望得到什麼有效的答案,畢竟現在愛麗絲還太“嫩”了,很多功能還不成熟,還需要成長。
不過他需要多跟愛麗絲對話、交流,因為愛麗絲的核心雖然不斷變化自我成長完善著,但真正能對她產生大影響的,隻有與他之間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