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坤抬指放在唇前,做了個噓的手勢,然後低聲道:“小蘋果自己會找到方式的。”
說罷,向坤背靠著木椅的靠背,閉上眼睛,也是一副在感知周圍環境的模樣。
李洋不由得有些好笑,他自然是覺得向坤說的這所謂“方法”實在是有些太兒戲了,什麼注意力寄托,如果不是已經認識向坤有一段時間,他都要以為這是個神棍或者神經病了。
不過聽向坤說的,感受周圍環境,聽聲音,聞氣味,這本身也是小蘋果正常時候就喜歡做的事,所以他也沒說什麼,安靜地坐在邊上陪著仿佛進入“冥想”狀態的一大一小。
李洋以為向坤也是在感知公園的環境,但實際上他的注意力卻是在小蘋果身上那塊仿cpu的木雕上午飯前在小蘋果家裡教她一些計算機相關知識的時候,拿那塊木雕過來舉例,然後去廚房做菜的時候,就“隨手”放到了口袋裡。剛剛出門後,又突然“想起來”,然後還給了小蘋果,所以現在就在小蘋果褲子的口袋裡。
向坤以前就知道,當小蘋果專注地感知周圍的環境時,她自然而然地就會進入到某種特殊的情緒中。
通過那進行過“情緒注入”的木雕cpu,向坤可以實時地感知著小蘋果的情緒,然後借著這個感覺,讓他自己也想辦法沉浸入同一種情緒。
過了二十多分鐘,向坤才漸漸地通過那cpu木雕的聯係,沉浸到和小蘋果一樣的那種寧靜、平和又帶著一絲愉悅的情緒之中。
這種情緒其實一般人很難有感同身受的體驗,很難代入,因為這種沒有明顯起伏的寧靜狀態,並不像是一種有起伏的情緒,甚至對大多數人而言,很難被稱作是情緒,而更像是沒有情緒的完全平靜狀態。
不過向坤曾經多次感知過小蘋果的夢境,對她的認知方式十分清楚,而且也很了解小蘋果那種喜歡將自己和自然融為一體,仿佛仿環境是水自己是魚的心境。再加上他有著比小蘋果還強的聽覺、嗅覺感官,對周圍環境的感知,不會比小蘋果差,所以在通過cpu木雕感知到她的情緒變化後,便開始一點一點地代入、體驗,直至自己也沉浸其中。
當向坤沉浸入那種寧靜情緒中後,他的“情緒同化”能力便開始作用於周邊,反過來作用到了小蘋果身上。
當然,坐在旁邊已經有點困意的李洋副教授也自然地被殃及,困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祥和寧靜之感。雖然閉著眼睛,卻好像感覺到冬日的陽光變得更亮、更暖,偶爾響起的鳥鳴聲帶來一陣陣喜悅,連原本有些冷冽的風吹過來都變得十分舒適,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很淡的、不知明的花香,這是他從來沒有聞到過的氣味。
小蘋果受到向坤“情緒同化”的影響後,原本的情緒被加強,在這種極致寧靜平和的情緒下,她的感官也會變得更加地靈敏。
這種靈敏和向坤那種感官功能的提升不一樣,更像是“軟件加強”,是摒除了更多的乾擾、雜音,可以更加專注於她想聽的聲音、想嗅的氣味上。
當三個人從情緒中脫離出來的時候,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李洋教授有些驚奇地看了眼向坤,又看了看正捏著硬幣還有些出神的女兒,張了張嘴想說什麼,但終究還是沒有開口。
過了片刻,小蘋果卻是有些驚喜地出聲道:“向叔叔,我覺得我好像找到你說的那種把注意力寄托在硬幣上的感覺了,好像真的比平常聽得更遠了!”
找到就好……
向坤鬆了口氣,他其實也沒有絕對的把握能夠成功。因為歸根結底,他能做的隻是“引導”,隻是“加強”,隻是“輔助”,其實本質上還是要靠小蘋果自己去找感覺。
向坤看了眼時間,笑著起身道:“應該是你本來聽覺就比較強的原因,普通人估計試一百次都未必能找到感覺。剛開始你可以先用硬幣嘗試練習,以後再試試看把注意力寄托到其他東西上。”
旁邊的李洋本來想說“我也找到感覺了”,但又覺得自己之前並沒有把注意力寄托在任何外物上,所以說不定那感覺不太一樣?
又和李洋、小蘋果閒聊了幾句後,向坤便帶著“金閃閃”告辭離開了,他還要去車站買票。
目的已經達到了,接下來小蘋果能不能像小胖妞一樣和那枚硬幣產生什麼聯係,能從這種聯係中得到些什麼,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小蘋果手裡的那枚硬幣,自然是與向坤建立了“超感聯係”的硬幣,剛剛這一係列操作,為的就是讓她產生“可以通過這硬幣加強感官能力”的潛意識。
向坤並沒有告訴小蘋果和李洋那枚硬幣有任何的特殊,也沒有像對小胖妞一樣,親手展現那硬幣的特殊之處,甚至連拿出硬幣的時候,都還刻意地做出一副從幾枚中隨便選到的樣子。
因為他了解小蘋果,知道如果自己告訴她硬幣有特異、有神奇的話,她隻會去研究為什麼有神奇,特異的原因在哪裡,背後的原理是什麼?隻有讓她自己不知不覺地去慢慢發現,查知到這硬幣的特異,才會自己“腦補”出相應的神奇,並在嘗試中慢慢地深信不疑。
而且這樣子,也比較不會引起李洋教授的反感,畢竟小蘋果不是還在上幼兒園的小胖妞,如果用什麼“魔法”啊、“幸運硬幣”啊之類的說法,會讓李洋覺得向坤腦子有問題。
他也很確定,小蘋果肯定不會舍棄那枚硬幣,改用其他的物品來練習“寄托”注意力的,因為之前被向坤“情緒同化”反向影響的時候,她是在嘗試寄托注意力於硬幣上來感知。當她用其他物品來寄托注意力的時候,是很難再有同等程度反饋的。
帶著金閃閃坐上回程的大巴,向坤依然是坐在靠窗的位置假寐,腦子裡卻是在建立著這輛大巴車的認知模型,練習自己的全新認知模式。
在剛剛上車、確認這輛大巴車的車型後,他就已經用手機在網上查找了這輛車的各種資料,所以現在可以更準確地根據實際反饋的各種感官信息,來建立認知模型。
就好像當初一有空就去咖啡廳,去地鐵,去各種場所練習感官能力,練習怎麼讓大腦下意識地去處理那些獲得的感官信息、建立基礎判斷一樣,現在向坤同樣也是利用一切機會練習自己建立全新認知模型的能力,不斷地嘗試、訓練,在飲血之後,身體自然而然會做出相應的進化和調整。
不過駛離車站沒多久,還沒上高速的時候,向坤卻忽然意識到了什麼,趕緊拉開了車窗,看著遠處天空的陰雲。
“能把窗關上嗎,很冷啊。”旁邊傳來了其他乘客的抱怨聲。
“不好意思,馬上關。”向坤關上車窗後,卻是提著蓋著籠衣的鳥籠,通過過道,向駕駛位置走過去,告訴駕駛員道:“師傅,我剛想起有重要的事情還沒做,不能走,您能在前邊找地方把我放下來麼?”
這種跨市間的中長途大巴,對這種要求自然沒有什麼不能答應的,反正向坤也不是要退票或者讓他等候。
又開了一段,大巴緩緩駛到路邊,讓向坤下了車。
向坤盯著遠處陰鬱的天空看了一會,拿出手機查了下地圖,然後直接攔了輛出租車,說了一個地名。
按照向坤的直覺,或者說他通過對周圍各種環境因素建立的認知模型、對大氣電場的認知模型做出的推測,認為用不了多久,會有一場雷暴在這座城市發生。
在冬季,這種天氣現象並不常見,既然讓向坤遇到了,他就不想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