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我答應,一個月,一個月行了吧,趕緊開車。”向坤哭笑不得道。
這次在唐寶娜外公家的“便飯”,除了馮老先生外,就隻有唐寶娜、唐寶婷姐妹倆,寶婷的未婚夫高遙、楊真兒和向坤這麼幾人。不論是唐寶娜的父母,還是她的兩個舅舅及其他表親,都沒有來。
名義上,就是馮老先生想和孫輩一起吃飯,聊一聊。
見到了馮老先生後,向坤很禮貌地鞠了一躬,說道:“馮老師好,我是向坤。”他從唐寶娜那裡知道,馮老先生年輕時是當過兩年語文老師的,而以他的愛好還有平時的穿著、家裡的裝修風格、形式做派來看,稱呼他“馮老師”,應該比“馮爺爺”、“馮老先生”更能拉近距離,也適合他拿著木雕作品來“請教”的姿態。
果然,通過各種感官信息的判斷,向坤認為馮老先生對他的第一印象還是挺不錯的,在看到他送的“背小娜娜”的木雕後,也是笑得合不攏嘴,心情愉悅指數很高。
向坤今天雖說是來做客的,但前天和唐寶娜聊天的時候,她也提到了跟外公提過好幾次“向大廚做的兔肉”,馮老先生也表示有興趣,所以今天過來,特意帶了提前醃製好的兔肉。
跟馮老先生、寶婷、高遙打過招呼後,向坤便去了廚房,在馮老先生家保姆疑惑和不信任的目光下,開始做他的招牌菜之一:紅燒兔肉。
那位保姆自認為對馮老先生、寶娜、寶婷的口味都比較了解,在向坤做菜的時候,忍不住提了好幾次意見。
不過向坤很清楚自己這道菜最後的口味,這是他過往多次實驗、多次計算、多次主廚的經驗,也是他迎合唐寶娜專門調整的口味,已經按他的方式處理過,按他的配方醃製過的兔肉,在他親手烹製下,出鍋的味道是非常穩定的,不需要任何調整。
所以對保姆的建議,他都是麵帶笑容、態度很好的敷衍,實際的操作,還是完全按照自己的計劃來。
本來保姆對向坤的烹製過程是有些不以為然的,隻不過礙於他是客人,也不好多說什麼。不過當兔肉出鍋,向坤請她嘗了一塊後,她的態度就立馬轉變了。
向坤的幾道兔肉菜肴,早期為了迎合唐寶娜、楊真兒、老夏等人的口味,味道和烹飪方式進行了各種改變和微調,後期為了給“遊瓏飯店”出菜單,又進行了更深入和複雜的調整,每一道工序、每一點調味、詳細的火候,他都已經非常了解、掌控得爐火純青了。
所以這道紅燒兔肉,既然是出自向坤親手烹製,那一個基本的水準就擺在那,不論保姆的口味偏好是什麼樣,好吃的基準線都肯定是能超過的。當然,如果是唐寶娜或和她一樣口味的人,嘗起這道菜來,得到味覺享受又會更高一層。
保姆吃了一塊紅燒兔肉後,就知道向坤確實是有水平的,而且這水平肯定比自己高。
向坤剛一把做好的紅燒兔肉端上餐桌,就注意到唐寶娜吞口水、楊真兒舔嘴唇的動作,連寶婷、高遙也是目光咻地一下鎖定他手中的兔肉上——有吃過他做的菜的人,特彆是吃過好幾次,有被他針對用餐反饋調整口味製作專屬口味菜肴的人,都會有這種自然反應。
四個年輕人的反應,馮老先生同樣也有細微的察覺,他平時就沒少聽兩個孫女跟他說“向大廚”做的兔肉是一絕、人間美味、好吃得不得了,但作為一個還算比較富裕、又對吃也相對講究、嘗過各色美食、各式菜色的老人,他之前一直都覺得兩個孫女說的話有點誇張的成分在,一個非專業廚師,而且還是自學廚藝沒多久的人,做的菜又能好吃到哪去?
但今天實際地看到這四個年輕人的反應,馮老先生之前的看法卻是有些動搖了,對向坤手中那盤兔肉的期待值,也一下提升了不少。
“馮老師,您嘗嘗,這算是我的拿手菜,娜娜、真兒、寶婷姐、遙哥他們吃過,都覺得味道還可以的。”向坤知道這種時候,不要過度謙虛,該提升期待感的時候,就要提升期待感,唐寶娜說過她外公的口味應該和她差不多,所以這道菜應該是能夠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於是馮老先生也不等保姆上其他菜了,先拿起筷子,夾了一塊紅燒兔肉嘗了起來。
兔肉細膩、鮮美,向坤調的味很香,而且極有層次感,入口後有一點點辣,咬下後汁水出來,有一點點鹹,然後便又轉而微甜,越嚼越好吃,口感越嚼越豐富,吞下一塊後,便下意識抬筷要夾第二塊。
待夾起第二塊後,馮老先生微怔了下,也覺得自己好像吃得有點急了,不由得失笑一聲,將那塊兔肉先放碗裡,然後對向坤說道:“確實美味,確實好吃,你這兔肉的確是一絕啊!聽娜娜說,你學做菜才沒多久?”
“謝謝馮老師誇獎,我就是對這廚藝,稍微有那麼一點點的天賦,也就比較擅長做兔肉,換個食材,做其他的就不一定能做到這程度了。”向坤笑著說道。
高遙卻是忍不住說道:“不止兔肉,向坤做的牛肉羹也很好吃。”
楊真兒則說道:“最好吃的應該是乾鍋兔肉,哎,不過向大廚為了討好娜娜,總是會刻意味道做淡一些,就沒那麼完美了!”
寶婷也點頭:“娜娜的口味是太淡了!”
由菜肴開始討論,大家的談性也一下被很自然地勾起,就是高遙這種平時不大愛說話的,這會也是頻頻發言,讓之前見過幾次這位準外孫女婿的馮老先生也是頗為詫異,沒想到“小高”其實挺能說的啊?
吃完飯,大家換了茶盤,又開始邊喝茶邊聊。
馮老先生拿著向坤今天送的那木雕,還有上次唐寶娜轉交的那個“金閃閃木雕”,一邊對比一邊點評,認為向坤的“手藝”確實很好,又有進步。
對於木雕相關的知識,向坤基本上是有什麼答什麼,並不刻意裝比,懂的就懂,不懂的就說不懂。
不過之前他自學木雕的時候,在網上找資料,找教程,看了不少東西,而那時候他的記憶力已經很強,基本上看過的東西都是過目不忘,這時候和馮老先生聊起一些文化相關的東西,倒也應付得挺自如的。
聊完木雕,又聊書法,這方麵向坤就真的不大行了,也是實話實說,就是小時候跟隔壁老大爺學過永字八法,其他什麼技巧都沒學過,全是自己偶爾寫寫練練,沒什麼水平。
不知不覺,話題又到了向坤最近的“創工業項目”上。
馮老先生本身經曆豐富、見多識廣,兩個兒子也都在商界,對於互聯網和相關的新興行業,也都一直有關注,便提到了早年他認識的一些比他歲數小一些的朋友創業的事情,其中也不乏一些現在還很有名氣的互聯網界、科技界大佬。
聊著聊著,高遙不由得提到:“‘神行科技’的魯城安魯董事長,您認識嗎?他好像也是本市人?”他算是半個“神行科技”的粉絲,比較關注各種相關的黑科技。
向坤心下暗暗地給他比個讚,這也是他有興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