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
某棟大廈的地下。
“良先生”看著幾個顯示屏上,信息收集和分析部門的人整理發來的、來自全國各地的簡報,快速地進行著篩選。
這些簡報,都是各地在幾日內發生的異於尋常、有怪異的事,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初步的篩選和分析後,再遞交給他做決定,看要不要派外勤小組進行進一步調查,又或是信息組繼續跟進,做更詳儘的信息挖掘。
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發達的當今,每天都有大量用戶發布各種各樣的怪事、怪物、怪人的信息,或文字,或圖片,或視頻,各種形式。
不過大多數信息,都是很明顯的假消息,進行分辨和過濾並沒有什麼難度。
甚至電腦ai通過預設的規則,就可以幫助篩選掉大部分無效信息。
但因為總的信息量太大,人工篩選的工作量依然還是不小,畢竟“良先生”對工作的要求非常嚴格,容不得他們隨意應付。
而信息收集和分析部門的人,也不想丟掉這個報酬無比豐厚的工作,所以做事都是非常地仔細和賣力。
能到“良先生”麵前的信息,都是基本可以確定確有其事的,工作人員會將通過網絡以及其他渠道初步調查的結果,製作成簡報,呈交給他,供他進行進一步判斷。
“良先生”要判斷的,自然是在這些事件背後,是否潛藏著“食血生物”的存在。
當然,即便是已經經過一輪篩選,已經進行了初步調查,絕大部分的簡報也是和“食血生物”沒有關係的。
“良先生”快速地進行著選擇,直接抬手在屏幕前劃動就行,並不需要接觸。
在一個簡報前,他的手停了下來,那是今天最新的消息,來自於某社交媒體的個人帳號。
事情發生在星城市,消息源稱他的朋友昨天不小心掉到了江裡,然後發生了很奇怪的事,他朋友被江水“主動”地“甩”上了岸,而且他朋友還說,江裡好像有東西。
當時江麵上一片霧氣,而沿途的路燈,也都變暗了,非常的詭異。
他回家後,查了這十幾二十年來發生在江邊的公開新聞和民間故事,覺得這江裡可能真有些什麼東西。
但這東西救了他朋友,應該也是好東西。
這條消息在社交媒體上沒激出什麼水花,沒引起什麼討論和關注,畢竟沒圖沒視頻,發消息的又不是大v,隻有零星幾個那人原本的朋友轉發和討論。
不過信息收集部門的人,通過其他渠道進行驗證,卻發現他談到的經曆,在基本事實上,可能沒有出入,於是做了簡報,上傳給了“良先生”。
除了那人發在社交媒體上的消息,簡報上還有信息部門的人找到的,事情發生時當事人在路邊違停的監控畫麵。
從監控視頻可以看到,三男一女先後從那輛車上下來,時隔十幾分鐘後,三人攙扶著一名渾身濕透的男子回來,上車離開。
而從另一個角度的監控,還可以看到男子墜江的整個過程,明顯不是意外墜江,而是主動跳江,似乎是情侶吵架,一時衝動。
也看到了另兩名男子從車上下來後,三人沿堤岸奔跑時,路燈的光亮變化。
可惜並沒有能夠拍到江麵上的具體情況,看不到跳江男子被甩上岸的畫麵。
但這些也已經可以證明那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的部分真實性。
“良先生”又仔細地查看了一下兩段監控,若有所思。
是水裡誕生的“食血生物”?
不,如果是水裡的生物,它應該不會救人。
但如果是人類變異而來的“食血生物”,又為什麼會在水裡。
或者這事和“食血生物”沒有關係?
有可能那跳江的男子在落水後又後悔了,自己遊上岸的,畢竟那段流域的水流速度應該不快。但因為顧及麵子,就跟同伴說是被水給甩上了岸,借口江裡有東西,轉移同伴的注意力。至於路燈、江上的霧氣,也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釋。
“良先生”把那簡報右劃,留了下來,準備回頭安排人去跟進調查一下。
一般這種信息,如果是有很高把握確認有“食血生物”出沒的,他就會直接派外勤調查小隊過去進行實地調查,就像秦嶺無人區和伍舒山發生事情之後的反應。
當然,有些時候,他也會自己親自出動。
正當“良先生”準備繼續瀏覽其他簡報的時候,其中一個液晶屏上出現了有外部呼叫請求的畫麵,畫麵顯示的是“何浩民”。
“良先生”思考了幾秒後,才接通了這個通話請求。
“阿良?”一個渾厚的男聲響起。
“我在。”“良先生”用他標誌性的、如金屬摩擦般的聲音回道。
“還在彭城嗎?”
“在。”
“我聽說你確認了2月14日在海西省刺桐市紫桓山出現的燃火飛行物,是早前在伍舒山造成遊客墜崖的‘巨型猛禽’?”
“是的。”
“它現在在哪?”
“暫時不確定,還在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