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變成血族是什麼體驗最新章節!
這次回銅石鎮,回崇雲村,向坤也發現了不少變化。
很多地方都在大動土木,在搞基建,甚至連通往崇雲村的路都在修。
從他年前離開銅石鎮到這次過來,不過一個月的時間,這邊竟然已經將一側的車道鋪得差不多了。
而他很確定,這些工程必然沒有進行一個月。
向坤從楚修文、劉財福、遊猛那裡知道,年後齊豪國便開始到銅石鎮大把撒錢,而且都是做公益性的投資,比如修路,比如給學校捐樓,比如捐贈一些社會福利機構。
像崇雲村的這條路,就是齊豪國出了一部分,然後楚修文這些銅石鎮本地商人出了大頭,劉財福等崇雲村的村民又認領了剩下的部分,很快就開始修起來。
接著又有很多省城來的富商、周邊幾個縣鎮的有錢人,過來投資。
有門路的直接和鎮裡的領導對接,沒門路的就直接往地產、餐飲、娛樂業上投,本地人也都跟著動了起來,很多原本在外做生意的本地有錢人,亦是收到風聲,開始回來在家鄉投資。
大家都聽說上邊要有重大利好政策下來,銅石鎮騰飛在即,現在是絕好的入坑時機。
很多本來要收起來的店,都先撐著觀望觀望,有些想去外地做的生意,也開始盤算著在本地是不是有機會,影響是連鎖式的,銅石鎮這個沉靜許久的池子,一下子被攪動起了連通江河的風浪。
雖然鎮上的領導都是一臉懵逼,表示並沒有收到相關文件,也沒有得到任何通知,但大家的熱情並沒有被澆滅,因為要是沒有確切的消息,那麼多省城的大佬,那麼多其他市、其他縣鎮有頭有臉的豪商,會巴巴跑到銅石鎮來投錢?甚至深入到了崇雲村那樣的山村之中?
投的還不是小錢,而是幾百上千萬的大錢,這沒利益誰相信啊?而且聽說後續還有很多的投資意向,幾個大老板都有在合作,未來說不定會有幾個上億的項目。
特彆是豪國集團的齊總,又不是銅石鎮的人,如果不是要做大生意,怎麼會捐那麼多錢?
這種擺明了馬上要跑起來的車不搭,那以後銅石鎮經濟真的起飛了,哭都沒人理。
錢就像水,沒多少的時候不算什麼,沒一會就蒸發了,但如果達到了一定的量級,水就變成了浪,錢就成了資本,就能帶起勢來。
而看到這個勢,不論是銅石鎮還是劍州市官方,再遲鈍也都知道順勢而為,所以有一些利好的政策,在元宵節過後,已經開始有風聲漏出來,也反過來讓一些所謂“消息人士”有種“果然如此”的感覺,愈加振奮,覺得自己當真英明,看的真準。
前幾天跟向坤私下聊過的楚修文,還提到了省裡過段時間可能也會針對銅石鎮,以及劍州市北部的幾個縣鎮出台一些行業性的優惠政策,已知的有餐飲、旅遊、養殖等行業。
向坤知道,相關政策從提出到討論到決定到施行,沒那麼快出來,真的實施了,也未必有多大實際效果,但在目前資本的流動大勢之下,這些政策消息,卻可以帶來極大的信心和利好,進一步地促進一些項目的落地。
最明顯的,就是這幾天看到“遊瓏飯店”的紅火後,原本步行街上貼著“旺鋪轉讓”的店,以及那些很久都沒租出去的店鋪,都已經成功地被租賃了出去,而且大多數都是打算開餐飲相關的店鋪。這條步行街,仿佛一下又活了過來,雖然實際上人流量並沒有非常明顯的增加。
從楚修文透露的情況來看,按照官方的想法,是想順勢把銅石鎮打造成一個以美食為標簽的小鎮,通過強化宣傳“銅石美食”,蹭旁邊5a級景區伍舒山的“流量”,讓遊客在遊覽伍舒山的美景之後,也會“順便”到沒多遠的銅石鎮來嘗嘗美食,以此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
正常情況下,想這麼搞根本沒有起來的可能,否則的話官方早一堆政策砸過來讓銅石鎮起飛了,銅石鎮想蹭伍舒山的流量可不是一年兩年了。
隻不過這次有民間資本助力,官方也想著趁勢再推一波。
當然,“美食”和“美景”一樣,不是光本身有料、素質好就行的,最主要的要有底蘊,要有名聲,要有“故事”。
很顯然,按著楚修文的想法,向坤和遊猛的這家“遊瓏飯店”現在在網上造的聲勢,還有本身菜的水平,呈現出來的特色,都是非常適合擔當“銅石美食”這個宣傳噱頭的拳頭來推的。
銅石鎮沒有流傳度比較廣的美食不要緊,沒有吃兔肉的傳統也不要緊,故事是人講的,網絡時代,一切皆有可能。
向坤想到了當初他對劉財福畫的餅,沒想到不知不覺就開始往那方麵實現了,他在年前過來跟劉財福進行畫餅20規劃的時候,其實是刻意地大幅壓縮了劉財福的預期,但從現在的結果來看,卻是往著畫餅10時的藍圖在發展了。
向坤琢磨著,相關的餐飲行業得到官方和資本助力真的大規模發展起來的話,崇雲村在大力扶持的養殖業也必然會跟上,他後續的一些動作也可以順勢隱藏在其中。
對於為什麼會引發這波民間資本湧向銅石鎮的浪潮,楚修文、劉財福都有一些他們自己的猜測和看法,而且私下裡聊到這個話題時,向坤還很敏銳地察覺到他們猶猶豫豫、小心翼翼“試探”自己的意思。
於是經過對之前一些信息和包括齊豪國在內各人經曆的梳理、分析,向坤也對這波資本浪潮湧往銅石鎮的原因有了自己的猜測。
最關鍵的原因,或者說那個浪頭,就是齊豪國。
正是因為他的一係列突兀的資本行為,加上銅石鎮的楚修文、劉飛寶、劉財福等人無意的“推波助瀾”,使得很多不明真相、又掌控資本的“圈內人”產生了錯覺,出現了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