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最後的這段話裡透露出的信息有點多。
“獵食者”、“終極獵食者”、“食血生物的變異極限”、“未涉及的領域”、“碳基生命”,這幾個關鍵詞就已經能引申解讀出很多信息。
這個“獵食者”的概念,在之前沈院士的各種文檔中都沒有出現過——至少在目前愛麗絲傳輸過來、他看過的文檔中沒有過,極有可能是良先生根據他自己的認知創造出來的。
很顯然,僅從“獵食者”這個名詞判斷就可知道,良先生所認為的“食血生物”之間的關係,就是獵殺和被獵殺,食物和捕食者之間的關係,有點強者為尊、適者生存的味道。
當然,根據向坤目前為止所遇到的“變異生物”來看,因為有沈院士文檔中定義的“階段性極限”的存在,變異到達一定程度、某一階段,普通生物血液無法滿足需求,需要其他“變異生物”血液進行補充,所以“變異生物”相互之間,確實會形成這種獵殺和被獵殺關係。
而“終極獵食者”這個名詞,結合對應的描述,以及前麵沈院士的各種文檔,向坤認為很可能就是沈院士所說的“神秘力量”的具體指代。
沈院士有說過所謂的“神秘力量”很可能是“食血生物”的更高級存在形式,良先生則直接用“終極獵食者”進行了定義。
雖然加了“終極”兩個字,看起來好像十分強大不可戰勝,但實際上卻是將之拉到了和其他“食血生物”同一維度之中,從未知的、神秘的、不可捉摸的存在,變成了相同的一個“物種”,隻不過更強大而已。
結合前麵他所看到的、良先生對自身情況的文檔記錄,各種配套的新型化合物材料製作的“部件”,以及他的變異指導思想來看:
良先生所設計的“衝破終極獵食者捕網”的計劃,就是強行地改變自身碳基生物的本質。
很顯然,良先生認為那“終極獵食者”之所以能有不知不覺殺死其他生物,包括讓“食血生物”崩潰消散的能力,是和組成生物的含碳化合物有直接關係,擺脫碳基存在,是破“網”的關鍵。
這樣一來,良先生讓“神行科技”秘密部門的研究人員做的那些事情,就能夠解釋了——他是在為自己構建一種可“即插即用”的“插件”,將科技與變異融合起來,並且借此轉變自己碳基生物的本質。
向坤知道,地球上幾乎所有已知生物都是碳基生物,並不是生物演化的巧合,而是有四個價電子的碳元素的特性,和地球環境共同決定的。
之前有很多矽基生物的設想,認為矽元素和碳元素一樣,可以同時形成四個化學鍵,所以阿碳能做到的事,理論上阿矽也能做到。
但事實是,在地球環境下,阿碳能做到的事,阿矽是真做不到。
以矽元素為基礎的複雜分子極容易斷裂,脆弱到沒法形成**細胞結構,而碳元素卻是剛剛好,既不會太活潑而導致容易分解,也不會太穩定而妨礙可塑性和適應性。
其他元素為基礎的生物構想同樣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基本上都無法代替碳基,至少在地球環境如此。
從愛麗絲挖掘到的信息來看,良先生讓“神行科技”的研究人員所做的研究,不僅有大量矽化合物為基礎的生物構件,還有少量氨元素、硼元素、鐵元素為基礎的生物構件,但它們並沒有解決相關的缺陷,單從那些研究本身來看,並沒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但很顯然,良先生在自身應用的時候,找到了解決方案。
向坤回憶起在伍舒山的時候,良先生進入隱身狀態後,身上的飛行設備,同樣也跟著進入了隱身,那些就是他的“即插即用”式的生物構件,是隻有他能夠使用的“科技裝備”。
但良先生具體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和操作來具體應用這些生物構件的,他在視頻和相關文檔裡卻沒有詳細的說明,這點比起沈院士的文檔來就真的不行。
如果這真是個“托孤視頻”,那向坤隻能給它打5分。
繼續往下翻,良先生的文檔雖然很隨性和粗糙,但大概還是讓他知道了良先生的生物構件體係,給他新增了哪些功能,還有哪些功能在研發和設計中——有許多功能,其實都來自於他所捕獲到的“變異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