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上架之後,發現這本書成績好的超出我預料後,我就有些猶豫了——猶豫要不要用更快節奏的寫法。
比如從貓頭鷹、郭天向、蜘蛛,一個一個吞噬過去,吞噬後就獲得能力,能力就是打包的寶箱,點擊就有,簡單直接。
良先生代表一個勢力,與他鬥智鬥勇,乾掉,吞噬,獲得能力;到歐洲,約翰、喬爾他們紅色薔薇又是一個勢力,乾掉,吞噬,獲得能力;到日本,又可以塑造幾個吸血鬼家族,鬥智鬥勇,乾掉,吞噬,獲得能力,甚至可以和吸血鬼妹紙搞搞曖昧;到非洲,和始祖吸血鬼鬥智鬥勇,發現點上古陰謀,史前寶藏,秘法之類;到海底,有另外一個世界,獲得寵物、坐騎,基地等等……
這麼寫節奏可以快很多,速度也能快得多,但我並沒有太多猶豫就放棄了,倒不是我覺得這麼寫就不是好書,而是這與我最初建立的寫作計劃相背,寫下去可能會越些越沒勁,然後崩掉。
所以我還是按照我原來的寫法繼續,雖然後續從成績來看跌了很多,但我整體劇情並沒有崩,寫作信心也沒有崩,我知道為什麼會訂閱下降,知道問題在哪,也能夠承受。
4,反省。
我認為我的寫法上並沒有選錯,但我錯估了長篇連載的困難程度。
【發現——解析——融合——開發】這種循環的模式,是可以寫的好看的,但對我來說,每日4k的更新hold不住,時間不夠。
如果能把時間擴大五到六倍,甚至十倍,我覺得我可以寫得更精彩很多,而不像現在很多內容顯得過於乏味無趣、冗長囉嗦如說明文的文字太多。
不夠有趣,這是最最最最致命的點。
但長篇連載,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琢磨,一是讀者沒有那個耐心去等,二是作者也沒有那個耐心保持這麼長時間的投入。
我知道愛麗絲的出現會讓很多覺得前麵寫法合理的讀者接受不能,甚至棄書,但我依然選擇讓主角創麗絲出來,並且賦予她超現實的能力,因為她最開始就是給主角的一個超級外掛,可以方便我直接進行很多能力描述,而不用長篇累牘地做說明。
在想良先生突破碳基生物極限,用生物構件方式改造自己生命形式的時候,我其實買了一些書、準備了一些資料,想要看完後寫得更精彩一些,但沒有時間,並沒來得及看,隻能是按照比較粗淺的理解來構建思路;
“終極獵食者”的時候,買了很多微生物方麵的書,準備了一些資料,想要把它如何具體影響生物生死,如何通過這套體係來監控信息的基本空想框架搭起來,但也沒足夠時間,所以整個“終極獵食者”的體係也相對粗淺;
在寫“南極危機”的時候,買了一些氣候、地理相關的書,想要琢磨一下南極的劇烈變化具體會給全球氣候和生態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好好打造一下“2012”式的末日景象,但也沒來得及看,沒時間去汲取知識,細細構想;
還有很多很多的點,我有了那方麵的思路,但還沒有那方麵足夠的儲備,而連載根本不容我先去吸收知識,再打磨內容。
在“南極危機”的時候,我也想過撇開掉這種寫法,直接描述一場危機,描述一場悲壯的戰鬥,就是主角為了拯救世界,為了他所愛的人們,不得不冒險一戰,在大家都以為他與“終極獵食者”同歸於儘後,再王者歸來。
也想過隻寫“異度一號”如何碾壓研究基地小隊,如何擊敗良先生、蔣淳,如何在大家絕望之際,向坤天神降臨,挾雷霆而至,揭出一切都是他布局引誘的真相,然後一路乾到“異度世界”,把“異度一號”玩弄股掌之間。
這樣寫,肯定是更容易調動讀者情緒,更好看的。
但最終我還是囿於這本書的寫法,我還是給讀者展示“兵工廠”了。
被寫法所困,有些偏執,但慣性太大,已經刹不住。就是覺得向坤如今近乎全知全能,那種危機根本不合理也不應該,如果出現危機,不給反派降智,那向坤的開發團隊必遭重創,而我不能讓那樣的事情發生。
這是一種要寫到5,那之前一定要有1、2、3、4的偏執,是要用這個函數,那就得先定義、先聲明的習慣,是構建這個我腦海中自恰的能力體係帶來的反向束縛。
我明白這會讓變的不好看,但這沒辦法,整本書的慣性已經形成,控製不了了。
5,計劃。
連載畢竟不是工具書,有趣永遠是第一要素。
所以上一本書我的目標是“完本”,這本書的目標是“按計劃完本”,下一本書的目標便是——“易讀性”。
而與此同時,我也會把一些想法以中短篇的形式寫出來,這種形式可以讓我有時間修改和打磨,而且不會受成績來影響心態——因為不可能有成績。
血族這本書已經結束了,但書裡人物的生活並沒有結束。
他們的故事,還在另外一個空間繼續發生著,我也會用番外的形式,將之記錄出來。
完本之後,章節可能無法進行操作,所以番外會發布在我的公眾號上(sxhb2020)。
另外,有一章全訂福利番外,是7000字的劉詩鈴小故事,有興趣的書友也可以看看,在所有章節最下方,暫時隻有手機app可以看到。
那麼,我們下本書再見。
─=≡Σ(((つ????)つ,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