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三國時期的時候,軍閥們才會明白,一個勢力真正的實力,不是占了多少耕地、有多少刀兵戰馬,而是有多少勞動力!
僅以江東而論,最容易覆蓋水利工程的膏腴之地,就是以前的豫章北部、也就是現在的鄱陽郡,以及吳郡北部、震澤附近的平原。
這兩處水利鋪設完成之後,完全開墾,耕地就能達到一百五十萬頃,漢製一頃五十畝,以一戶耕種百畝而論,放歸於民則可養活七十五萬戶比現在江東的總人口還多,哪怕所有黑戶隱戶全都挖出來,都未必有這麼多人。
而如果收歸於官有,在耕牛齊備,那幾種適合大型平整天地的耕犁,也都被研發出來的情況下,也需要數十萬青壯在此屯田,所得更是足以令白圖像其他穿越者一樣,在其他地區的免除糧稅!
因此“人”才是真正基礎,白圖之前仿佛倉鼠一般,攢下這麼多救濟糧,不就是為了“人”?
哪怕百姓不願意離開、還需要考慮,也可以在白圖駐軍之處,領取夠一家人幾日之需的口糧,他們將是最好的宣傳者!
以白圖的民望,加上救濟糧真的“撒”了出去,一時間彆說是城外生活的鄉民,就連合肥、廣陵這樣的大城中,都有人悄悄潛出城。
袁術得到消息後,憤怒的下令,江北各城戒嚴,加強斥候巡邏,如有刁民被引誘,可就地格殺……
然而對於真正坐鎮的陸勉、舒邵等人來說,顯然不能完全落實主公……或者說是“陛下”的命令!
如今的旱情,令他們的回旋餘地很小,製止流民投奔白圖容易,但是……之後呢?
袁術隻讓他們全力攔截百姓,卻沒有撥下救災的糧食,甚至連救災的計劃都沒有。
難道看著他們餓死?
至於就地格殺什麼的,陸勉、舒邵更是默契的當做沒聽到。
先不說袁術的南陽嫡係都集中壽春,像是蘄春、廣陵、合肥……城中守軍,大多都是來自於當地,真敢這麼做,分分鐘就要釀成兵變。
而且他們本身的道德底線,也不允許他們這麼做……
一般來說,這種時候隻要給對手潑臟水就可以自己做,很難,但噴人,很簡單!
大可以說白圖是將人送到江東當奴隸,老弱婦孺隻能餓死,青壯也會戴上腳鐐去挖礦,甚至再大膽一些,直接可以說白圖要用人肉做救濟糧……
實際上袁術也的確是這種指導宣傳的,但是……作用實在太小!
“殺一人如殺我父”的金玉之聲猶在耳邊回響,一邊是在淮南橫征暴斂的袁術,一邊是心係百姓、大仁大勇的白圖,“相信誰”這道選擇題,實在太簡單……
舒邵所在的廣陵城,守災情況稍好一些,於是自作主張的對百姓開倉放糧,一時間倒是令廣陵郡的民心稍微安定下來。
但也因為挪用了軍糧,而引來了袁術的責難,直接派人將舒邵召了回去……
在袁術的方寸大亂中,整個十二月,三十餘萬百姓渡江東來,相當於普通大半個郡的人口!
而且白圖明白,這還是淮南百姓家中,不少都還有存糧,而且……對明年的收成還抱有期待。
等到旱情延續,將有更多的百姓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