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孫策軍又過戰備線!這次、這次……”沔口有傳信兵,急忙向黃祖彙報著。
因為近幾日孫策已經騷擾過數次,幾乎封鎖了來自上遊的探查,一副在積極備戰的樣子,故而黃祖也一直停留在沔口。
“急什麼!孫家小兒來了,讓子翔打回去便是!”黃祖不為所動。
黃祖此時雖然坐鎮沔口,但水寨中統帥水軍的是“子翔”,其人的表字默默無聞,但姓名卻十分霸道蘇飛。
蘇飛乃是黃祖手下大將,是不是矬子裡拔出的大將且不說,但黃祖的確經常將水軍托付給蘇飛。
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曆史上,甘寧覺得當水賊沒什麼意思,回蜀郡做官又覺得沒發展,再次出蜀之後,是蘇飛向黃祖舉薦了甘寧,在後者不得重用、卻又無法脫身的時候,蘇飛將其放走,這才有了東吳日後的江表虎臣甘興霸。
後來孫權滅黃祖時,本要處死蘇飛,不過被甘寧求情製止……
隻是現在甘寧直接加入將軍府,和蘇飛的關係,也就僅限於“在荊州有個熟悉的軍官”,還是在當水賊時打過交道。
黃祖並沒有將有敵前來的彙報當回事兒,畢竟孫策也不是第一次進攻。
所以黃祖才沿江劃下備戰線,孫策的戰船過此,則江夏水軍備戰。
“主公……這次情況不一樣,好大……來了好大的艨艟……不對,不是艨艟,是樓船!”傳信兵連忙說道。
黃祖聞言眉頭一皺,察覺到了這傳信之人的驚慌,於是準備親自出去看看。
樓船在先秦的時候就有,不過因為建上高高的船樓之後,船的重心太高,很容易失去平衡,以當時的工藝,樓船哪怕是在江麵上、不去海中,也經常會在風吹水動下翻船,不僅對異常天氣的抵抗力弱,而且在激烈的戰鬥中,也表現弱勢。
故而如今最多是作為豪華客船漢武帝就建造過,能夠容納萬人的巨大樓船。
常見的戰船,還是艨艟、鬥艦、海鶻還有走舸。
赤壁之戰後,東吳依仗長江偏安時,才漸漸發展了許多更強大戰船,真正比先秦時有所提高。
否則在赤壁時,用的也是這些沒比先秦發展太多的基礎戰船。
其中艨艟和鬥艦是比較“豪華”的主力艦,都是船上有艙、艙有箭孔、外蒙牛皮,船周立女牆作為遮擋,槳從女牆上的槳口伸出,尋常箭矢難以殺傷,而自身可以從箭洞中出箭
區彆是艨艟更大、更長,船頭有重型撞角,船艙大、甲板小,近戰時更善於衝撞;而鬥艦要小不少,同時有更多的槳位,更加輕快、甲板麵積也更大,也就是更適合接舷戰。
艨艟和鬥艦可以說是古戰船的基本船型,南宋對抗金國時,也依舊在使用艨艟,隻是有了很多改進,比如配備不同的槳,來令其更加靈活……
甚至樓船也可以看做,是將船艙壘疊多層的艨艟,隻是在平衡性方麵,有很大說道。
另外走舸和海鶻是艨艟與鬥艦的補充,都是小船,前者僅僅是輕便,一般要強行貼近後進行接舷戰才能對敵人造成威脅,後者則是造型比較特殊,頭低尾高、船側有浮板,狀似海鳥,主要優勢是可以在天氣惡劣、水流湍急時保持平衡,可用於奇襲。
都是隻需要一位戰將,帶著自己的屬兵就可以控製的小船。
白圖第一批戰船中的平乘舫,就是海鶻的進階體,快漿船則是比走舸更靈活,但也需要更多的人力。
黃祖來到河邊崖上,剛剛走近時,就已經感覺不妙……果然好大。
三艘巨大的樓船麵前,走舸彆說是想要接舷戰,根本就無法靠近,樓中射出的箭矢,堪比守城方城牆的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