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元年十一月初三,金陵的科舉,已經以每天兩科的速度,考完了全部七科。
白圖在金陵大學,再次慷慨陳詞,發表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致辭,並且當天在金陵舉行了大型宴席——彆管考不考得上,總得都宴一次……
一方麵是對大家的積極,予以鼓勵和肯定,另一方麵也提前進行安慰,畢竟按照禮部的計劃,一甲不會超過二十人、二甲也不會超過一百五十人。
當然,這並不絕對,畢竟各部會分彆批閱,如果真的人才特彆多,超過限額也沒關係。
另外剩下八成半的考生,大部分可以混個三甲錄取,至於剩下的,大多應該是倒在了禮部和刑部的“基礎分”上。
這也是白圖為了宣揚《楚律》與楚國的道德觀,而特地囑咐禮部和刑部做的——不能太簡單,免得讓人以為基礎分隻是簡單篩選,至少照著三成淘汰!
發榜時,六部一院各自發布自己的前三名,三名以後不排名,僅發布一甲、二甲、三甲的名單,以及每位考生的各科成績。
成績以“甲”為上等、“乙”為次上、“丙”為中,“丁”為落榜……
禮部和刑部兩科因為有基礎分,任意一科為“丁”則落榜,隻有禮部、刑部為“丙”,其他全是“丁”,也要落榜。
至少在禮部、刑部之外,有“丙”才有機會入三甲,有“乙”必入三甲,“乙”比較多可入二甲,至於一甲……一般是表現突出,好幾個“甲”的學神。
基本能成為六部一院的前三,肯定能進入一甲,不過其他一甲名額,就要綜合考量,並不是單純比“甲”的數量。
比如民科為“甲”、戶科為“乙”、軍科為“丁”的話,肯定優於民科為“甲”、軍科為“乙”、戶科為“丁”……
因為前者是長於治理地方、組織興修工程,對賬目還比較敏感,不通軍略也無所謂,無論坐鎮地方還是供職朝中都可以,而後者……長於治理地方、組織興修工程,並且還懂得些軍略,不過在賬目方麵卻遲鈍的一批,那這缺陷就有些明顯。
更明顯的是刑科,最低基礎分是“丙”,但僅僅是“丙”的話,其他科目再優秀也無緣一甲,至少也要“乙”才可以,邏輯推理可以做不出,不過至少要有法製觀念與常識,否則不敢委以重任……
當然,這些都並不絕對。
因為是第一次科舉,“甲”和“甲”之間的區彆也很大,根本沒有考試範圍,純粹的能力測試,幾乎不可能有“滿分”,真的要以百分製統計,70來分就能夠得上“甲”!
如果真的某方麵才華十分突出,比“甲”還“甲”的話,也可以破格任用,重點培養、以觀後效,畢竟人是可以進步的,隻是……不夠優秀的話,請自己去默默進步再來重考。
批卷自然不是白圖親自來做,不過等六部一院各自將分數全都算好,將彙總、並由白圖召開會議,決定一甲的具體人選。
故而名義上是楚王欽點一甲,到時一甲上榜的選官,還將在放榜後,在楚王宮會宴——那可是楚王的家,是不處理公事的,甚至還會向私事一樣送帖,理論上可以回絕,也就是以個人名義對他們進行安撫,或者說是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