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對於現在的楚國,騎兵根本不是單獨作戰之用。
畢竟整個楚國才有多少戰馬?大多還是從遼東運回來的!
戰馬的數量決定了,騎兵更大作用是策應其他軍隊,就像曆史上的宋王朝……
彆看宋王朝以步兵稱雄,在騎兵方麵長期被北方政權壓製,但是宋王朝的一線軍隊,至少會夾雜幾百騎兵——不是為了集團衝鋒,而是為了偵查、迂回策應。
張遼聞言眼中浮現出了思索之色,其實也是之前被板甲騎兵迷了心,滿腦子都是騎兵橫推,所以心裡才有些落差。
當然,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這是張遼——不讓他帶著騎兵衝鋒,他渾身難受!
在張遼眼裡,騎兵就應該直插敵陣,擒殺敵酋!
彆說是白圖跳科技造成的這種劇烈變化,曆史上僅僅是前裝槍到後裝槍的變化,都令許多軍官無法接受。
就像曆史上普魯士剛剛搞出成熟的後裝槍技術時,有瑞士軍官蔑稱其為“灌腸槍”,甚至普魯士自己也有軍官,特地要求在自己的葬禮上鳴前裝槍,否則“死不瞑目”……
張遼也是如此。
他並不是擔心自己的能力過時,也不是抱殘守缺,而是一時無法接受,自己所驕傲的騎兵,居然“過時”了……
當然,實際上也正如呂布所說,張遼隻是一時落差太大,鑽了牛角尖。
實際上距離騎兵過時還很遠!
一戰初期德國都還有騎兵編製,二戰時李雲龍繳獲馬匹還不願意交出去(大霧)……
至於18世紀熱武器水平的戰場?
發國那位皇帝陛下,最拿手的戰術,不正是炮兵轟、騎兵衝、步兵上的三板斧。
騎兵在18世紀後期、19世紀前期,都還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屬於很“貴”的兵種,早就已經火器化的列強也不會嫌多。
過時的隻是將騎兵作為主力、甚至當成坦克用的戰術……
發國巔峰時,2800萬人口,六七十萬軍隊,火炮配備率達到千人近三門,二十多個輕重騎兵團、還另有二十多個機動騎兵團——也就是所謂龍騎兵。
發國的龍騎兵不是騎得馬有多凶猛,而是指“以馬匹為機動力量”的半騎兵,用馬匹實現高機動性,不過在戰場上依舊是步兵的打法。
也隻有龍騎兵配有步槍,其他真正的騎兵,都是以騎刀、騎槍為主武器,火器方麵隻是用手銃意思一下……
在楚國接下來的計劃中,戰馬騎兵也會和炮兵一樣,獨立為騎兵師,之後以連隊為單位,附從到各個步兵軍團,再設立幾個加強騎兵團,作為專門承擔特殊任務的主力騎兵。
呂布也是有心推薦張遼為騎兵師的師長,所以現在先提醒他,回去多思考新環境下,騎兵的戰術發展!
接著呂布又找來了張繡——對於呂布在曲阿侯府,也就是他的私宅邀請自己相見,張繡感到受寵若驚,在仆人的引導下,剛剛進後院的演武場的時候,見呂布正具甲看過來,張繡還以為是要指點自己……
“具甲。”呂布剛剛說完,張繡也已經具甲。
之後……
呂布毫不留情的,一腳將張繡踹得撞進了一旁的假山中,扣出來都費勁的那種!
而且不等張繡掙紮出來,呂布還不依不饒的追擊,一把將其揪出來,掄圓了一個後腦勺著地的重摔!
看起來除了沒真砍,其他完全看不出留情的樣子。
作為一流武將鑒定師,張繡的武力在一流中墊底,哪怕呂布沒有進入神威模式,也足以碾壓他。
半個時辰之後,呂布和鼻青臉腫的張繡,講完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