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製推行(2 / 2)

城姬三國 紳士東 7941 字 11個月前

淮南軍政中心“合肥府”,

楚國領土中深入中原的“宛城府”,

荊揚水路之腰“武昌府”,

荊州中心“江陵府”,

以及楚國最重要的入海口所在“吳府”。

在州縣二級製的推廣中,改變最大的肯定是最基層的州一級——相當於平均三個縣的官署,要整合為一個州官署。

與此同時,州官署的配套班底,也比原本的縣官署要全麵得多!

原本楚國境內,普通的小縣,普遍基層六部都是不全的,以兼任為主,也算是早就留下的口子——合並為“州”之後,也會像拚圖一樣,成為更大、更完整的一部分。

並且從水泥出現後的修路計劃開始,到現在鐵軌都要鋪起來,交通的便利程度,也意味著基層官署轄區完全可以更大!

當然,楚國也沒有放棄更基層的“亭”與“鄉”,隻是亭和鄉就已經沒必要設六部,但也設鄉區、亭辦,其中以鄉長、亭長為負責人,主要吏員需要在六部堂掛職……

另有軍、監兩級,獨立於州縣之外——“軍”為駐軍所在,“監”為大型重要官坊或是鹽、礦所在。

比如當初甘寧在山陰建起來的造船廠,在規劃中就是“山陰船監”,新野一師的駐地就是“新野軍”,那些重要的礦區……

這些自然都是六部或是樞密院直接負責,不受地方州縣節製,州縣有州縣各自扶持發展的中小型官坊。

另有一定數量的城衛軍,與樞密院管理的駐軍有本質區彆,前者更強於城內治安,姬造士兵數量通常很少,隻夠鋪個城牆哨位,更側重於“治安”,而不是戰鬥!

各地的駐軍,才是真正出能戰、退能守的軍隊。

另外除了對軍銜製的軍製革新,楚國也細化了許多新的軍規。

理論上城衛軍麵對大股敵軍入侵,可以出於確保城內百姓安全,而直接投降,不必參與戰爭。

而駐軍在承擔守軍任務時,對投降條件則由具體要求,比如斷糧期限、敵我比例等等……

不過紅線是民眾傷亡——無論任何情況,因為投降而造成更大的民眾傷亡,則視為叛國,也就是說……敵軍如果是奔著屠城來,守將必須死在前麵,多殺一個是一個。

相反如果在敵我懸殊時保全楚民,則雖降無咎,至於是否會被敵軍欺騙……遵循結果論——以真實結果為判定依據。

符合規定的投降,楚國不僅不會懲罰,而且戰後會積極贖人,贖買不成也會善待家屬。

甚至兵敗之後被俘,理論上可以無條件投降——不接受倒戈,不過同樣可以等楚國贖買。

贖回來之後,如何對待,就要看戰敗責任的劃分,非戰之過的不會受什麼影響。

無法贖買,尤其是無辜被掠的,在不損害楚國利益的基礎上,可以酌情對待改投——比如普通政務官員,在駐軍戰敗後被俘,敵軍也不接受贖回,這種情況下投效敵軍,楚國也不會追究,不過無論什麼情況,泄露楚國機密、損害楚國利益,都會事後追究。

當然,不戰而降、畏戰而降的,更是形同叛國,家屬……不流行株連,不過三代以內的後生,也彆想進入演武堂之類的重要大學,或是擔任重要職位。

這規定其實不僅是善待楚將、提升內部歸屬感,對敵軍來說,也是“難受”的事情,因為“敗軍之罪”被細化之後,敗將的後路未斷,很難對楚國的敗將進行說降。

不僅是“非戰之過”的那部分,哪怕是在戰敗中小有責任的將領,往往也寧願回楚國受些責罰,而不會選擇直接投降。

最重要的是,在楚國並未追究的情況下,誰能確保他們不是詐降?

哪怕是被追究,家中後人被牽連,但不動實刑的情況下,完全有挽回的空間,誰知道原本真降的,會不會哪天想不開就利用職務之便將功折罪?

至於後路完全斷了的那些……

基本都是能力、品性有問題的!

不該輸的仗都輸了,還有什麼可說降的?

乾飯太多嗎?

楚國已經證明了,就算真的乾飯太多,也可以在民間推廣修煉,用不著去多養個廢物!

好歹還能延長人口壽命,甚至……略微增加受孕幾率、生育能力。

當然,楚國在軍隊方麵,最在意肯定還是“軍民同心”與“服從朝廷”的方麵。

惡意擾民、害民是紅線就不必多說,對軍隊臨時征用物資等等,也都做出了細致規定,並且規定的目標,不僅限於楚民。

看巴東郡就知道,宛城一師和新野一師,在益州額外征糧的時候,也都是直接拿出了鹽、肉乾等等做交易的,對大族的儲糧征用,暫時還不上也都打了欠條。

哪怕是在亶州,總督府和語言不通的野人,也都徙木立信……

畢竟楚國軍餉落實、對基層戰將的家屬,也都格外優待,不需要像其他諸侯那樣,將“合法劫掠”、“潛規則劫掠”,作為維係軍隊基層戰將軍心的籌碼。

唯一的“缺陷”,就是成本太高——不僅是發軍餉、優待軍屬的成本,更重要的是,為了維係、加強這種情懷,不僅需要是不是展開相應活動,而且……對於違背原則的戰將,不論軍職高低,都要勇於分割、勇於處罰。

後者才是真正的“成本”……

這些年,被貶、被斬的各級戰將,可不是隻有潘璋一個,軍職比他更高的都有好幾位!

而好處那就太多了……

不僅楚軍在軍心、信念方麵,超越“古代軍隊”範疇,已經在素質上達到近現代軍隊的程度,而且在對外戰爭中,也同樣可以削弱占據地的民間抵抗!

嚴顏在巴郡經營數年,轄下在益州,無論軍心、民心都絕對比平均線高了許多,然而巴東才丟了大半年,現在巴東人就已經“樂不思蜀”。

金陵的邸報上,經常看到巴東民眾的感謝信,以及對蜀侯的控訴,巴東的邸報上,也經常見到楚國民眾的真正待遇,盼著戰區令早日解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