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孫康將板甲鐵騎,全都變成了鐵甲戰車之後,自以為得計,卻正中郭嘉下懷。
在遼澤借著九月微微結冰的寒流,靠挖出“可過人、不可走車”的一道冰掩溝,一舉將燕國的大半板甲,全都坑殺於此!
春秋時流行的戰車,本來就有轉向不便、速度太慢,結陣後很容易相互拖累的弱點,所以才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各國都相繼轉型騎兵。
夏侯淵與軍師郭嘉也正是利用公孫康的貪心,以及戰車的弱點,一舉摧毀了公孫康的最大憑依,順勢還直接渡過遼澤,懟到了公孫康臉上……
所謂的鐵甲戰車,在濕滑的冰麵上,根本沒有停止的能力,溝不算太深太寬,卻架不住一排排的砸進去!
劉備都沒想到,公孫康會這麼菜,之前雖然作勢要北伐魏國,但卻被夏侯惇坐鎮樂安攔得死死地。
畢竟當時漢中一路吃緊,劉備要隨時準備支援,根本不敢全力強攻!
本來劉備隻想要牽製一下,同樣以為燕國至少能擋一擋……
早知如此,劉備肯定直接強行北伐!
然而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遲了……
並且漢中的局勢,也不是“沒打下來”那麼簡單,楚國在巴東、漢中打得簡直順風順水,令劉備怎一個心驚肉跳!
哪裡還會與曹操死磕?
雖說遼東的變故,就天下而言,並不如漢中之戰的影響深遠。
不過對於魏國來說,卻是至關重要——原本曆史上,公孫氏不僅“比較乖”,窩在遼東,而且更重要的是,對於地廣民豐的曹魏來說,遼東哪怕不是雞肋,也算不上多重要。
因此在公孫康獻上二袁的首級後,曹魏也接受了他的依附。
然而現在不僅公孫康強了不少,而曹魏卻比曆史上赤壁前衰弱了許多!
這也就意味著,公孫氏成了曹魏眼中“值得一舔的包”……
尤其是曹操推動轉型之後,占據遼東不僅意味著後院安穩,更意味著可以將炒海鮮半島的三韓、扶餘,還有幽州東北方的挹婁、高句麗等國收為己用。
至少對於楚國來說,十月份幽州的消息傳來之後,便成功的將殿閣的焦點,從漢中、吸引到了遼東。
當然,在民間、甚至在江山苑群臣中,大家更在意的還是漢中大捷。
隻是作為楚國的首腦之地,殿閣總是要走一步、看三步的!
得知魏國進攻燕國,竟然也如此順利之後,白圖已經在猶豫,之後的重點要不要向幽州傾斜一下……
畢竟占據了漢中,以及巴東、巴中,甚至南疆也已經在楚國影響力之下後,西川已經是砧上魚肉。
而如果放任魏國的話,楚國海軍一旦被逐出渤海,今後想要再進入,就要花上數倍的心思!
事關楚國今後的對外大戰略,此事在殿閣中,也引發了討論。
白圖這時也又想起甘寧,不由得感概道:“如果甘都督能及時回來就好了……那就沒什麼可抉擇的,完全可以兩線作戰!”
也隻有在殿閣,白圖可以感慨一下,畢竟在場都是楚國中樞,對遠征海軍的事情,他們再了解不過。
否則換做在外麵的話,白圖是不會給人唱衰的引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