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如果有新的消息,我會向你們報告的。”段雲接過紙條後,對張恩樹說道。
“如果對方願意出售現成的技術和裝備,你也可以聯係我們。”張恩樹最後又補充了一句。
張恩樹交給段雲的任務還是很重的,事實上,國家的雙引工程是剛剛開始,具體的計劃還沒有正式落實。
當時中國技術比較落後,雙引工程剛開始實施的時候,技術交流層次低,規模小,後來中國用輕工產品交換先進設備,直到一兩年之後,烏克蘭專家才開始大規模赴華工作。
不過那個時候,由於歐美和韓國等國家提前布局,使得很多關鍵領域的頂尖人才已經被挖走,最終因為行動遲緩錯失了良機。
但這一次和天音集團合作,尤其是天音集團已經成功招攬了數百名前蘇聯工程師來華工作的情況下,應該是走在沒有國家之前的,這樣的話能夠占據更多的行動上的先機。
“我的方案就是先以公司的名義,以學術交流的方式先從烏克蘭俄羅斯帶來一些專家到中國,至於接待工作……”段雲思索了一下,接著說道:“可以先讓他們到深圳參觀,然後來BJ這裡開會……”
段雲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從蘇聯引進專家也是為了提升自己公司的研發實力,先把這些蘇聯專家到到深圳參觀,那就等於段雲有了先挑人的機會,留下一些對公司比較有用的重要人才,私下裡進行交流談判,力爭把他們留在公司,剩下的一些涉及到軍工領域,但是對本集團公司沒有什麼太大價值的人才,再把他們送往BJ,讓負責雙引工程的領導挑選。
“還是先讓他們來BJ吧。”似乎看出了段雲的心思,張恩樹微微一笑,接著說道:“接待工作由我們來負責,當然了,在人才的選擇方麵,你們天音集團也可以參與其中,如果這些蘇聯專家更願意在你們這樣的民營企業工作,我們也是不會阻攔的。”
“好吧。”段雲輕輕的點了點頭。
其實段雲心裡也清楚,自己沒有和國家討價還價的本錢,哪怕國家要把這些人才全部吸收到國有研究部門,段雲也是沒有辦法的。
不過國家高層肯定不會把事情做得這麼絕,因為段雲為雙音工程也是出錢出力的,他肯定會給天音集團一定的回報,而且就算一些頂尖人才最終選擇留在天音集團,國家也一樣可以通過各種合作,獲得相關的技術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