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是以研究芯片為主要工作的,隻是我覺得公司裡的人軟件工程師很多,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起這些人才,我才會想到開發應用工具軟件的……”梁孟鬆解釋道。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我之前也考慮過,我打算在美國再開辦一家分公司……”
“再開辦一家分公司?”聽到這裡,梁孟鬆頓時一愣。
“沒錯,我想再投入500萬美元,開辦一家專門的軟件研發中心,但並不是以開發工業軟件為主。”段雲沉吟了一下,接著說道:“而是以研發基於windows係統的互聯網軟件為主的研發中心,這其中包括音頻視頻軟件,即時通訊軟件,以及互聯網下載軟件等等……”
和梁孟鬆不一樣的是,段雲是一個經曆過互聯網大爆發時代的人,尤其是90年代末中國內地開始進入互聯網時代後,他親眼見證了很多國內互聯網科技巨頭的崛起,包括騰訊,網易,新浪等等,而在那個時代, QQ,暴風影音,千千靜聽, PP點點通,哇嘎,金山殺毒,等一係列給一代人留下深刻記憶的互聯網軟件,至今仍讓段雲記憶猶新。
不過目前國內高級的軟件開發人才很少,所以段雲一早就準備在美國設立一個專門的軟件開發中心,和之前的 EDA這樣的工業軟件項目組分開,從而對即將到來的互聯網大爆發時代進行布局。
80年代的時候,互聯網並沒有在全球興起,僅僅是美國國內自己架設了一個名為「」的新局域網,並將全美各地的大學、科研機構並入其中,後來逐步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說白了,就是一個國家性的大型局域網。
而到了90 年代初,美國大力推廣“互聯網”,允許各國企業機構接入,而這個過程繞過了國家主權由企業和機構來完成,必然不能取得平等主權協議。這個過程如果在冷戰對抗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發生的。
也正是因為美國的這個策略,才使得互聯網真正在全球大麵積推廣,並使得互聯網成為了影響一個時代的技術。
其實美國這樣做的真實目的還是為了全球霸權,美國將因特網的根節點緊緊握在手裡,全球以主從協議接入美國網絡,接受根服務器和域名解釋服務器管轄,從而讓美國掌握了全球互聯網的根基。
段雲在這個時間節點開發互聯網PC端應用軟件,應該說是非常合適的一個時機,而一旦開發出來的互聯網應用軟件在全球得到應用,那麼將會給段雲和他的天音集團帶來難以想象的財富。
但是段雲心裡也清楚,這種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軟件如果想要獲得成功,除了技術方麵之外,政治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想把自己開發出來的應用軟件廣泛推廣到歐美發達國家,他就必須要尋求和歐美當地資本的合作……,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