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老三樣(1 / 2)

逆流1982 刀削麵加蛋 3129 字 10個月前

趙希友這次也算是開了眼界,他之前從來沒有出過國,雖然一直關注汽車產業,也知道國內汽車產業和國外有幾十年的差距,然而通過這一次的沃爾沃汽車生產線引進,讓他真正感到了這種差距的震撼。

“咱們這次引進的沃爾沃生產線,還是人家上一代的技術,沃爾沃集團最新建立集團生產線,還要比這個生產線先進好幾倍。”段雲微微一笑,接著說道:“從這點上來說,咱們國家的汽車產業任重而道遠,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你說的沒錯,我之前也去長春一汽參觀過,去年的時候,他們也成立了一汽大眾公司,但我覺得他們生產線也就那麼回事,和咱們的沃爾沃生產線相比差了一大截……”趙希友笑了笑,接著說道:“不過當時看的我確實眼饞,我那個時候就在想,啥時候我們沈陽金杯汽車廠也有這樣的設備和技術……”

“一汽大眾成立也就剛剛不到一年時間,他們隻有一條組裝生產線,大部分零部件還是需要從國外進口,咱們不一樣,所有的零部件全部能自己生產,所以看起來設備要比他們多,也更先進。”段雲微微一笑,接著說道:“有這樣好的設備和技術,隻要咱們精誠合作,金杯汽車廠遲早會成為東北汽車產業的老大。”

對於一汽大眾的事情,段雲還是比較了解的,這其中也引出了早期中國汽車市場的“老三樣”。

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龍頭老大,長春一汽早在80年代末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和國際知名品牌合作,並且生產出了很多國人家喻戶曉的汽車品牌。

1988年5月17日,一汽與奧迪簽署“關於在一汽生產奧迪的技術轉讓許可證合同”,開始組裝生產奧迪100車型,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高檔轎車的技術轉讓合同。

奧迪100誕生於1968年,內部編號是C1。它的出現標誌著二戰以後奧迪向著高檔轎車邁出的第一步。它不但是奧迪全球戰略中最為重要的車型,同時也是首款在國內進行量產的豪華品牌車型。

雖然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國家就提出了以技術換市場的口號,而當時除了德國大眾之外,還有很多外國汽車巨頭在中國合資辦廠,這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廣州標誌,BJ Jeep,天津大發,長安鈴木等等一係列的合資汽車品牌。

然而這些國外的汽車品牌實際上並沒有把核心技術轉讓給中國的企業,而唯一讓中國汽車企業技術獲益最大的就是一汽奧迪,當初的德國奧迪公司不光全盤轉讓了奧迪100的汽車生產技術,而且還給一汽大眾提供了相關的生產設備,這份轉讓合同使得長春一汽的汽車生產技術迅速提升,連上了好幾個台階,換句話說,奧迪確實極大的推動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而到了1991年2月6日,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同年12月,第一輛捷達A2轎車在一汽轎車廠組裝下線,創造了很多當時中國的第一。

手表縫紉機自行車,那是上輩人結婚必備“三大件”,而汽車界捷達富康桑塔納也是一代人的記憶,也稱得上是那個時代的中國汽車“老三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