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段雲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意味著終於可以有機會收購一些各地的國營企業,完成自己下一步的布局。
段雲之所以會有收購國企股份的想法,一方麵是集團公司現在業務發展越來越快,他需要短時間內迅速加大產能,並且出於物流的考慮,他也需要在彆的地方新建工廠,但如果新建工廠的話,土地的審批,廠房的建設,工人的培訓所需的周期太長,如果能夠直接控股一些當地的國營電子廠,可以極大的節省時間和金錢。
另外一方麵就是段雲的產品銷售也需要得到其他省份的政府支持,本著雙贏的原則,段雲也必須要給當地提供一些稅收和就業崗位,以此來換取政策上的扶持,至少的對待天音集團以及本地企業的產品銷售方麵,地方政府不至於政策傾斜力度太大,造成天音集團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正是出於這些方麵的考慮,段雲很快就成立了一個評估團隊,讓這是團隊到全國各大省市的一二線城市等一些電子企業進行摸底和評估,如果這家企業各方麵都能夠達到段雲製定的標準,那麼他下一步將會運作對該公司入股或收購的事宜。
可以說,在這個時候,段雲已經開始對國內的電子市場進行更為深入的布局。
如果放在幾年前,段雲的這種計劃是萬萬不可能成功的,但是到了1993年的時候,種種跡象表明,當前的中國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計劃經濟國家了。
中央政府針對新的經濟形勢,對一些管製概念采取進行全新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