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的第一個周末,段雲終於迎來了一個他迫切等候的好消息,那就是經過了整整一個星期的全麵測評,天音集團這次研發的國產操作係統,已經完成了全部的測試項目,並且沒有發現這套係統存在任何的漏洞,這個結果,讓段雲非常的興奮。
在BJ測評團隊即將離開深圳的最後一個晚上,段雲再次對他們進行了盛宴款待,現場的氣氛輕鬆而愉悅。
到了這個階段,BJ這些測評專家已經不再那麼嚴肅,畢竟現在測試的結果非常令人滿意,。
“段總,你們是真的非常了不起!”此時一名五十多歲的老專家走到多遠的麵前,一臉讚許地說道:“在來深圳之前,我們是真沒有想到你們天音集團能有這麼強大的軟件研發實力,隻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做出了全套的操作係統,這簡直比美國人都要厲害,他們的係統開發,可是用了整整十多年的時間……”
這位老者是機械電子工業部的一名資深軟件專家,名叫楊霍奇,早年曾經在BJ大學擔任過計算機係的教授,後來被調任到機械,電子工業部工作,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參與過國家多個重點科技項目的研發工作,也一直都是軟件項目的負責人。
楊霍奇這些年也一直在關注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在80年代中期的時候,在unix係統的基礎上,做出了一套中文的漢化軟件,不過他的這套軟件並不算成功,前前後後花了七八年的時間,但最終趕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還沒有來得及大規模推廣應用,這個項目就已經結束,這也是楊霍奇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正因為自己主持開發過國產的漢化軟件係統,所以他才能夠真正體會到開發國產操作係統的難度,在他看來,中國的國產操作係統想趕上國外的水平,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至少要花費五六年的時間,才有機會追趕上國外的水平。
所以當初他在對聯想操作係統測評之前,就根本沒抱太大的希望,測試的結果也驗證了他的猜測,聯想的操作係統確實做的一塌糊塗,基本框架和源代碼幾乎都是抄襲開源的unix係統,自己獨立開發出來的功能也有很多的bug,唯一的亮點就是這套係統漢化水平很高,這也是聯想集團的強項,畢竟當初他們就是以賣漢卡為主的企業,隻不過這樣的係統是不可能在國內政府和軍事部門大規模推廣使用的。
而在來到天音集團之前,BJ測評團隊的這些專家其實也並不看好天音集團,雖然天音這個品牌在國內家喻戶曉,也一直被冠以“民營企業之光”稱號,但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人們對這家企業的認知一直停留在電子產品上麵,比如複讀機,學習機和VCD等等,卻從來沒有聽聞過他們開發過什麼優秀的軟件,這也就使得楊霍奇等人對天音集團軟件開發實力深表質疑。
然而在來到天音集團之後,楊霍奇等人很快就發現了這個企業確實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