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華為崛起(1 / 2)

逆流1982 刀削麵加蛋 3013 字 10個月前

可能在當初段雲扶持任正非的時候,儘管知道他日後成就非凡,哎呀,沒有想到,隻用了短短三年左右的時間,現如今華為的規模已經開始讓段雲為之徹目了。

當年段雲第一次和任正非接觸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華為也就比皮包公司稍微好一點,除了他這個經理,還有幾個是磨破了嘴皮子“連哄帶騙”招聘過來的應屆大學生。

那個時候電話機在中國普及率還是非常低的,裝電話通常要送禮,托關係,為解決電信短板,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大量引進了國外的電話交換機設備,電信設備市場基本被來自七個國家的八種製式設備瓜分,號稱“七國八製”。

華為那個時候也是電信設備的代理商,但他那個時候根本沒有資格代理這些大品牌,隻能憑借香港鴻年公司的hax交換機,占領一些農村市場,這也是他開辦華為賺到的第一桶金。

後來在段雲的資助下,華為開始玩命的進行技術和產品的研發,1990年年底,研製出了偏低端的bh03交換機,這種水平的交換機比他當初代理的鴻年公司的hAx交換機性能基本差不多,但是價格卻便宜了1/3,這也使得華為公司終於有了一款屬於自己公司的拳頭產品。

而到了1991年,華為再接再厲,由畢業於華中理工的天才鄭寶用牽頭,研製出能夠容納500個電話用戶的hjd48交換機,而這款產品一頭市場就大獲成功,到了1992年的時候,憑借這兩款產品,華為銷售收入突破了1億元。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任正非嚴格遵循和段雲簽訂的合同,他們公司所生產的交換機基本上都是由華為和其下屬企業代工,尤其是最為核心的芯片,天音集團都是他們唯一的供貨商。

一億元人民幣銷售收入對於如今的段雲和天音集團來說,隻能算是一個小小的零頭而已,92年的時候天音集團全年純利潤已經高達75個億,足足是華為的75倍。

但無論如何,90年代初在深圳能取得1億元銷售收入的企業其實還並不多,所以那個時候的華為基本上已經成為了深圳排名前50的企業,並且到1993年的時候,他們企業的營收和規模,已經可以排在整個深圳前15名,排在他前麵的企業,除了天音集團和賽格集團這樣的老牌深圳著名企業之外,剩下的基本都是一些房地產公司,任正非帶領公司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是非常值得讚賞的一件事情。

以至於在今年年初的時候,任正非在年終總結會上,淚流滿麵的來了一句“我們活下來了。”然後就站在台上,不斷的哽咽抹淚,對於一家二道販子起家的民營小公司,這些年的艱難,也隻有任正非才是最有體會的。

另外任正非也是個知恩圖報講感情的人,幾乎每年春節大年初一的時候,第一個到他家拜年的肯定是任正非,哪怕他現在已經是億萬富翁,但是在麵對段雲的時候,依然表現的非常謙卑而誠懇,這讓段雲多少有些感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