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瑞陽給他的提議,也是段雲之前做過的事情,那就是要讓他的企業,帶動起全民的國家自豪感。
這些年來,段雲為了讓國民消除對民營企業一些偏見和固有認知,也是花費了不少資金和投入。
就像是清華,北大,中科院這樣的國家頂尖學府和科研機構,他寄托了很多國人對於民族富強,科技進步,並且傲立於世界之林的希望,並把他們看作是華夏科技崛起的火車頭,也正是因為如此,多年以來,國內主要媒體焦點也集中在這些科研院所及其下屬企業上,每次有新的科研突破,總會為集中報道,大肆宣揚。
而相比於中科院,清華北大這樣的“國家隊”,天音集團雖然這些年媒體公關效果不錯,但最多也隻能算是一些表現不錯的“遊擊隊”,在麵對具有國家戰略性的大型科研項目的時候,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這些國內頂尖科研院所,而並非天音集團這樣的民營企業。
但現實的情況是,因為這是一個從80年代開始,因為受到買辦思想的嚴重乾擾,國內幾乎所有重點科研院所的科研經費都相當緊張,甚至到了難以維持的地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這些科研院所紛紛以科研單位的名義,創辦了很多的下屬公司和企業,這就包括其中的聯想和同方,利用國家重點院所的政策扶持,技術人才,以及相關的進口批文,用商業的手段來維持院所的生計。
反倒是作為民營企業天音集團,這些年發展的確實兵強馬壯,憑借其雄厚的財力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招聘到了大量國內外的頂尖人才,雖然是一家民企,但是其研發中心的實力無論是規模,還是人才素質,絕對不輸於任何一所國家重點科研院所,而且在這裡搞科研的人,也從來不會為科研經費而發愁,段雲每年幾千萬乃至十幾億元的研發投入,也是包括中科院在內的其他國家級科研院所望塵莫及的。
所以從這幾方麵來說,段雲甚至可以毫不謙虛的說他們的研發中心堪稱國內最強,雖然綜合來說,天音集團不像中科院分類那麼齊全,但是在微電子,軟件,以及重工領域,絕對稱得上是國內頂尖。
隻不過天音集團的研發能力再強,在上級領導眼中,他也比不上那些“國家隊”,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但如果天音集團能夠加強宣傳,並且扭轉國人的固有認知,讓他們感覺到天音集團的研發實力才是國內最強的時候,並且能夠引起國人的強烈關注,以及巨大的希望和寄托,那麼國家以後再有大型重要的研發項目,天音集團就成為了一個必須要邀請入局的選項,如果不這麼做,很可能會帶來國內輿論的壓力,這其實就是瑞陽所說的一種對上級部門兒的“反向施壓”。
可以說,瑞陽的這種說法確實給段雲提供了一種企業對外宣傳的新思路,那就是要更加充分的利用軟實力和各種公關手段,讓段雲逐漸化被動為主動,從而達成自己的最終目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