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的國內企業正和外資企業激烈競爭的時候,天音集團早已經開始向整個家電和電子產業上遊滲透,甚至還成立了一個專門對外的設計部,幫助其他電子企業進行技術攻關和芯片設計,將核心技術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其實對於天音集團來說,他最大的競爭對手並不是那些外資企業,而是國內的一些科技公司。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天音集團的產品線在與國外同類產品競爭的時候,有的非常強的優勢,雖然技術不是國際上最頂尖的,但成本銷售以及售後方麵的優勢,確實其他外資企業望塵莫及的,他們在國內根本競爭不過天音集團。
而天音集團真正的競爭對手就是那些國內有時候背景的科技公司,在這其中,聯想依然是首當其衝。
現如今的聯想,自從被段雲挖走了倪光南以及他的團隊之後,在自主研發實力上被極大的削弱,不過因為背靠中科院,依然有源源不斷的研發人才加入,實力依然保持在國內一流的科技公司之列。
麵對洶湧而來的民族產業複興大潮,柳傳也決心在自主品牌上做一番文章,而由他親手提拔起來的聯想微機事業部總經理楊元慶在麵對《中華工商時報》采訪的時候,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實際上已經充當了民族計算機工業的旗手,至少也要拚命賭上一把,就算犧牲了,也要慷慨就義!”
當有記者問他,如果中國完全沒有自己的民族產業,說到底又會怎麼樣呢?楊延慶回答:沒有什麼怎麼樣,任人宰割罷了。
楊元慶這番話說的悲壯而激昂,但嘴上這麼說,實際的工作卻很務實,柳傳誌的第一個舉措是謀求政府的支持,在感覺到天音電腦對他們的聯想品牌電腦造成極大衝擊之後,他開始遊說電子工業部,出了兩個要求:第一點就是“關注我們,當我們做的好的時候,為我們叫好。”,第二點就是“希望製定有利於民族工業發展的行業采購政策,在性能價格比相同的情況下,應該優先購買國產商品,尤其是國營企業的品牌。”
柳傳誌說的第一點無可厚非,但是第二點,就有些針對天音集團的味道。
因為誰都知道,天音集團是國內最大的民營品牌,雖然說這些年國家已經基本擺脫了計劃經濟體製,走向了市場化經濟,而且對民營企業也不再采取歧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