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美國,除了參觀IBM總部之外,段雲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參加今年的CES展會。
這已經是天音集團參加的第六次大會,隻不過每次參加這樣的展會,萬雲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最初的兩屆,段雲隻是以業界電子商的身份參加展會,那個時候天音集團沒有什參展的產品,隻是作為一個看客,段雲需要密切關注國際上的電子產業發展趨勢,主要以收集業界情報為主,段雲到現在還清楚的記得,當初他參加第一次展會的時候,收集了數百份參展廠商的海報和產品介紹,回國後,立刻找人編撰成冊,然後給內部的研發人員當做一個參考資料,讓他們在了解世界電子產品發展趨勢的同時,也能從中學到一些創意和靈感。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段雲意外的發現了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閃存芯片,並且購買了相關的專利和設備,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天音集團的芯片產業越做越大,成為了整個集團公司的支柱產業。
隨後的兩年,段雲也開始嘗試成為CES展會的參展商,當時帶到美國的展品多少有些寒酸,雖然有些小亮點,但始終沒有在美國引起多大的關注。
從去年始,段雲第一次將DVD帶到了CES展會的現場,當時也確實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不過並沒有達到段雲想要的結果,美國當地偶爾有幾家專業媒體對這款產品進行了分析,不過由於美國電子經銷商和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偏見,所以直到現在,DVD在美國市場依然是不溫不火的狀態。
這種情況讓段雲多多少少有那麼一點失望,同時也讓段雲看到了開拓美國市場的難度,一個產品,一個品牌乃至一個企業想要在美國市場獲得認可,絕對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但凡在美國市場受歡迎的品牌和廠家,無一不是有著極高的知名度,悠久的公司曆史,以及雄厚的技術積澱,段雲想在短期之內就超越其他科技跨國企業,這並不是一件現實的事情。
和段雲有同樣感覺的還有李芸,當年在香港商界風光無限的她,到了美國之後,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主要問題也還是因為美國當地的電子經銷商和美國消費者對中國企業乃至產品的偏見。
當初李芸能夠在香港獲得成功,是因為大家同是華人,而且那個時候香港正掀起一股投資內地的熱潮,善於包裝自己且交際能力極強的李芸可謂是如魚得水,以至於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他就成為香港商業炙手可熱的紅人,並且在後來幫助段雲引入了大量的港資。
但是在美國,華人是多多少少受當地美國人歧視的一個群體,這種歧視很少流露在表麵,但在做生意或者其他方麵的時候,就能夠明顯的感覺的出來。
不過說起來,李芸也確實不是泛泛之輩,她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足跡遍及了美國各大州的主要城市,硬生生的建立起了一個規模龐大的電子產品銷售網絡,其難度並不亞於當初段雲在深圳創業開拓全國市場的起家之路,從這一點上來說,李芸還是非常了不起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如今的李芸在公司內部的威望僅次於段雲,這次來美國考察的十幾個集團公司高管,麵對李芸的時候,也都表現的非常恭敬,不敢有絲毫的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