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個時候,段雲其實已經明白戴行長的意思了,那就是他不打算給天音集團的這個電商交易平台做擔保。
至於原因很簡單,央行和國有四大銀行不同的是他並不是一個盈利單位,而是屬於一個國家金融的主管部門,至於這個項目能賺多少錢,其實對央行和戴相龍行長來說,都不是他首要考慮的問題。
另外就是搞這麼大一個商業項目,要用兩年時間才能達到500萬元的收益,這對於任何一家國有銀行來說,收益簡直小的可憐,而且還要為此承擔一部分商業和行政上的責任,這對於何一家銀行的行長來說,都是不願意接受的。
要知道,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的年收益從來都是以億為單位的,隻需要隨便給國內的幾家大型企業放上幾筆貸款,就可以輕輕鬆鬆一年賺到幾百萬乃至上千萬,幾百萬元的年收益其實還是有些不值一提。
但是戴相龍他不會想到,未來的二十多年裡,中國的電子商務得到了非常迅猛的發展,年銷售額高達幾十萬億人民幣,已經成為了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經濟模式,而每年給銀行帶來的收益,也高達上千億元人民幣。
但沒有人像段雲這樣有先知先覺的能力,而且就當前國內的情況來說,建立電商銷售網絡各方麵的硬件條件還不夠成熟,甚至絕大部分國人都沒有聽說過電商這個名詞,戴相龍並不想出麵幫助段雲也是情有可原。
儘管如此,段雲也並沒有對戴相龍有絲毫的不滿,因為以他這種級彆的官員,願意邀請段雲麵對麵商談,其實已經算是給段雲很大的麵子了,畢竟段雲再怎麼有錢,本質上也是一個商人,和戴相龍還不是一個層次的人。
“如果將來機會成熟,我想這件事兒還是可以談一談的,但至少現在不行,你這個項目還有很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戴相龍正色對段雲說道。
“明白。”段雲點點頭。
段雲心裡清楚,戴相龍這番話本質的意思就是國家銀行不會冒金融方麵的風險和他的企業合作建立網絡支付項目,至於說機會不成熟,說白了就是他們這些國有銀行,必須在穩賺不賠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和天音集團合作這種項目,也就是說國有銀行隻能是錦上添花,但不能指望他們雪中送炭。
這其實也是當前國有銀行在商業領域的普遍做法,尤其是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的年代,他們根本不缺客戶,便是一些優質大客戶,他們也依然有挑挑揀揀的餘地,總的來說,民營企業相對於銀行來說,一直都處於一種弱勢,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我這邊能夠給你的幫助有限,那你可以直接找銀行的負責人去談判,也許他們願意給你提供商務上的擔保。”戴相龍看了段雲一眼,接著說道:“原則上我們不反對國有銀行和你們這樣優秀的民營企業進行新商業項目的合作,但是你們一定要想辦法控製好項目的風險問題,也隻有這樣,會有更多的國有銀行與你們合作,你們作為一家國內最優秀的民營企業,我相信是有這方麵的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