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段雲就前往了沈陽高新經濟開發區,巡查自己的汽車研發中心。
看到段雲到來,身為汽車研發中心的主管陳喬笑容滿麵,第一時間迎了出來。
就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陳喬拿到了一筆非常豐厚的獎金,因為沈星三廂轎車研發成功並量產上市,段雲在集團內部對沈陽汽車研發中心進行了通報表揚,並且給予所有研發沈星轎車的技術人員大額的現金獎勵,獎金總額高達兩千萬元人民幣,而陳喬本人作為沈陽汽車研發中心的主管,拿到了最高的150萬元人民幣的獎勵,而且集團公司還把生產出來的第一輛沈星牌三廂轎車送給了陳喬,以示對他的鼓勵。
幾乎是一夜之間,陳喬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拿到獎勵的前幾天,他幾乎興奮的徹夜未眠,平靜下來之後,感覺身上的壓力更大了起來。
段雲的這次重獎,極大的鼓勵了整個沈陽汽車研發中心的工作士氣,公司從上到下空前的團結,加班加點已成為家常便飯,所有技術人員每天工作時間都在十個小時以上,為的就是能夠在最大程度提升汽車產品性能的同時,降低整車的成本。
汽車產業壓縮成本一直都是一個很深的學問,每一個零部件件,每一個螺絲,甚至每一塊鐵片,都可以降低整車的成本,但是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要提升汽車的耐用性,這實際上要比研發新車更加的困難。
從今年3月份第一輛沈星牌三箱轎車出廠,到上個月月底,整個車型進行了上百次的技術改進,在經過大量的測試和研究之後,目前沈星牌轎車以及之前出產的康雲牌轎車成本分彆下降了11%和13%,油耗也降低了3%~5%,這個結果讓段雲相當的滿意。
其實沈陽汽車研發中心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改進效果,主要的手段就是“偷工減料”,減少一些零部件的體積大小,或者乾脆用一些更廉價的部件方案替代,聽起來像是一些無良商家的做法。
但實際上裡麵的技術含量很高,並非是簡單的偷工減料,幾乎每一次汽車技術的改進,沈陽汽車研發中心都會進行大量的實驗,首先要保證的是車輛的剛性和安全,在這方麵天音集團一直都有一套非常嚴格的標準,如果不符合這套標準,那麼改進方案就是失敗的。
其實當前國家對於汽車安性能的標準相比於發達國家來說,還是很低的,雖然後來提高了標準,但總體來說,相比於美國,歐洲和日本,總體標準還是比較低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合資汽車在中國生產的車型和國外有很多的不同,為了壓低成本,國產合資車往往簡配的非常厲害,至於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在60分就能及格的情況下,沒有哪個車企願意花費更多的技術和成本,力爭去考80分,90分,而且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他們也是很難感受到汽車減配帶來的細微差彆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