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上1993點的時候,就已經有民營企業家成為了全國政協委員,這是有先例可循的。
在1993年以前,國內社會關於性資姓社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很多民營企業家都承擔的非常大的社會輿論和政策風險,在國家的政治層麵上,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影響力可言。
但是到了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民營企業在國家層麵上姓資姓社的爭論終於被平定,許多民營企業家也終於不用擔心社會輿論對他們的影響。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情況下,四川成都的劉永好很快就成為了人大代表,並且順利當選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當時的劉永好確實稱得上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民營企業家,早在91年的時候,他們的資產就已經超過了萬,而到了1993年,政策明晰背景下,劉永好四兄弟開始從成都到全國各地建廠,同時兼並收購了近20家國有企業,民營和國企的國民待遇似乎從市場上得到了確認。
這一年都有好四兄弟,有30多家工廠,全國的工廠要統一管理,劉永好便借鑒國外集團化的方式,去工商局申請組希望集團。
到了1994年的時候,希望集團的創始人劉永好當選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第一個民營企業家做工商聯副主席,民營企業的創業者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之後,也終於有了自己的政治舞台地位。
其實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的劉永好,無論是身家財富,還是名氣方麵,都和段雲有的不小的差距,隻不過這些年劉友好一直對政治方麵很熱衷,而段雲始終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技術開發和企業經營方麵,所以他一直沒有進入政協,也從來沒有參加過兩會。
在劉永好之後,又有十多名民營企業家進入了人大和政協,他們都是各行各業的民營企業代表,之前也有很多人和段雲提過這件事兒,包括SZ市市委,以及GD省的一些領導,希望段雲能夠主動寫一份申請書,由他們來向上推薦。
不過段雲對這件事兒似乎並沒有怎麼放在心上,因為那個時候他經常出國,心思也不在這上麵,所以到後來也是不了了之。
而現如今瑞陽主動和他提起了這件事兒,段雲自然也要表現的積極一切,其實對於段雲來說,隻要有瑞陽這個靠山,能不能參加兩會並不是最重要的,況且這些年來,段雲一直都為國家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幫助地方發展經濟,解決就業人口,慈善捐助失學兒童,大力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從1990年到現在,保守估計已經捐出了40多億元人民幣,絕對堪稱是當前中國的首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