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華為在這次展會上還會推出他們公司的新產品,那就是他們全新一代的數控交換機。
其實到了1998年的時候,全球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已經開始迅速進入無線通信時代,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未來的5~8年時間內,固定電話用戶的數量依然遠高於無線電話用戶的數量,所以這種數控交換機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市場。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當今的華為在數字交換機領域,其實已經達到了和歐美企業並駕齊驅的技術水平,而且在價格方麵,還有個很強優勢。
也正是因為如此,華為借這次參加CES展會的機會,開始向海外推銷他的數字交換機,希望記住這款產品,能夠逐漸打開歐美的通信市場。
實際上,從去年年底開始,華為就已經開始發力,推出了無線GSM解決方案,同時準備參與製定3G國際標準。
關於製定3G國際標準的事情,以華為目前的技術實力來說,基本上沒有多少話語權,但是如果聯合天音集團,情就會發生改變。
從90年代開始2G無線通信時代,主流國際標準GSM已製定完畢,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摩托羅拉等歐美主要運營商主導製定並擁有全部專利,而無論是華為還是天音集團,在GSM標準的專利數量都為0。
2G時代讓歐美的自己家運營商轉的盤滿缽滿,很多設備根本不需要自己生產,隻需要通過專利授權,就能夠抽取其中絕大部分的利潤,華為現在推出的無線GSM解決方案,也是需要繳納巨額專利費用的,華為充其量隻能賺取一些產品的代工費用。
所以在2G無線通信技術完全被歐美國家壟斷的時候,段雲早在幾年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組建專門團隊,研發3G無線通訊技術。
而當時擺在天音集團一個非常大的困難就是,歐洲是GSM和3G技術發源地,此時已有阿爾卡特,愛立信,西門子,諾基亞四家電信設備巨頭加入到了3G國際標準的製定中,天音集團要想從中分得一杯羹,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資金和技術,但此時的天音集團已經在汽車電腦芯片軟件等方麵分散了集團公司很多的人力和財力,除非能夠集中全力從事3G領域的開發,否則的話,無法在與這些國際巨頭的競爭中,取得較大的話語權。
而華為的崛起,以及他們對訊產業的專注,讓天音集團擁有了一個強大的合作夥伴,華為每年超過3億人民幣在通訊技術上的投入,也高出天音集團在通訊部門投入的將近一倍,而且華為本身還有國內最強的芯片和軟件研發實力,所以雙方合作進軍3G技術,會對歐美通訊巨頭形成一個非常巨大的競爭威脅。,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