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無線電通信大會給3G分配的頻率的時候就有FDD(頻分雙工)和TDD(時分雙工)兩種。由於歐洲地廣人稀,基站數量不多,歐洲的W-CDMA是基於FDD技術的,在相同頻率相同功率的條件下,FDD比TDD能提供更好的覆蓋。但是中國人口稠密,基站本來就建得多,所以無人問津的TDD成了中國的突破口。更重要的是,國外廠商關注TDD比較少,中國在TDD領域提自己的標準,成功的希望要大一些。
1998年6月,以大唐電信為主的研發團隊提出了中國自己的TD-SCDMA標準。2000年5月,在國家信息產業部、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等運營商的強硬表態支持下,國際電信聯盟正式宣布將中國提交的TD-SCDMA,與歐洲主導的WCDMA、美國主導的CDMA2000並列為三大3G標準。
雖然與其他兩大標準來比,TD-SCDMA最弱雞,以至於即便在九年後中國移動拿到3G牌照時,中國依然在心裡打鼓,全球建設TD-SCDMA的隻此一家,壓力可想而知。
但是,中國對於TD-SCDMA的研發,就相當於通信領域的“兩彈一星”。
現在看來,這個戰略是無比英明的,展訊等一批芯片公司逐漸成長起來,從此之後,我們在技術標準上不再受製於人。
更重要的是,我們讓西方人明白了一件事,如果在標準製定中不增加中國的話語權,中國完全有能力自己搞一個標準出來,到時候極有可能失去中國市場。因此,在多年後,歐洲在製定4G標準時極力拉攏中國加入。
在前世的時候,華為也在3G上也是受儘折磨。實際上華為做移動通信已經非常晚了,1998年才啟動GSM研發,不過發展速度很快,一年半之後就中標第一個GSM商用項目,當時趁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華為憑借比競爭對手低30%的價格,拿下了東南亞的大片市場。
在GSM上賺到錢的華為對3G充滿信心,投入大量人員和資金攻克3G技術。華為采取了三頭下注的策略,對三個3G標準都進行了技術研發投入,給公司造成了很大的資金壓力,華為迫切希望政府儘快發放3G牌照,哪個標準都行。
很可惜,中國政府遲遲沒有發放3G牌照。當時,中國在3G領域可以說是要啥啥沒有,沒有芯片,沒有手機,沒有基站,沒有儀器儀表,一切都要從基礎做起,如果當時發放3G牌照,無疑將是WCDMA和CDMA2000的天下。
好在有了天音和華為的共同參與,目前中國在3G通訊領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在未來一到兩年的時間內,相關的芯片和手機都可以研發出來,而到了那個時候,中國將會在3G通訊領域占據主動,並且在全球很大範圍內,占據相當可觀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