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段雲聞言滿意的點的點頭。
其實對於當前沈陽重卡汽車基地的建設,一直都在段雲的密切關注中,幾乎每個星期,段雲都能收到從沈陽那邊發來的基地建設的工作進度,包括地基打的多深,圍牆完成了多少,甚至用了多少塊磚頭,都會以報告的形式詳儘的傳到段雲的手中。
可以說在當前的天音集團,除了電商物流網絡的建設,沈陽這邊的重卡基地就是集團公司投入的最大項目,因為這關係到未來幾年乃至十幾年,段雲在汽車產業上的布局,容不得有半點的錯誤。
好在這邊的負責人陳喬還是比較能乾,麵對如此大的項目,陳喬表現的儘心儘責,他沒有辜負段雲對他的希望,每天的工作日程排的滿滿的,白天要麼在研發中心,要麼在重卡基地的施工工地,而到了晚上的時候,他還要為公司出麵應酬,團結天音集團在沈陽的大大小小幾十個汽車產業相關的附屬企業。
總的來說,當前沈陽汽車產業的發展讓段雲非常滿意,某些方麵還給段雲帶來了意外驚喜。
其實段雲這次來沈陽,除了參觀重卡基地的建設情況之外,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試駕當前沈陽汽車研發中心新研發出的一款三廂轎車。
一直以來,天音集團的汽車研發都是走在國內最前端的,早年的時候,通過引進沃爾沃生產線和設備,掌握了歐美發達國家的一些汽車前沿技術,後來又通過和上汽集團的合作,吸收消化了大眾汽車的一些變速箱和其他零部件的技術,在相關的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段雲終於開始了自己的彎道超車計劃,從逆向仿製到實現超越,整個過程用了10多年的時間。
其實相比於發達國家的汽車產業,中國的汽車產業整體來說依然比較落後,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畢竟歐美經曆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才有了今天汽車技術的全麵領先,而國產汽車享用幾十年的時間就實現全麵反超,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天音集團卻在這方麵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跡,通過10多年的積累,天音集團的機加工水平已經達到了國內頂級,其電子和機加工技術,甚至完全可以媲美國際主流水平,當然和全球頂尖水平相比,依然有3~5年左右的差距,不過在民用汽車的生產領域,已經足夠用了。
另外相比於國內的其他汽車企業,天音集團進軍汽車產業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他們的電子硬件和軟件技術。
其實90年代以前的汽車產品,除了一些頂級的豪華品牌,普通的民用汽車很少有電子零部件,最常見的電子零部件就是車載錄音機,儀表以及各種按鍵都是機械的,後來日本人發明了車載CD,但總的來說,那個年代的汽車使用電子元件的部位少的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