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今年也就是1983年的時候,交通部才提出了“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車”的改革方針,一舉突破所有製的束縛,個體戶與創新勢力快速湧入貨運市場。
當時的運力基本都是工廠企業自建。能在企業開車,是一份非常吃香的職業。
那時候開車駕駛證是要寫服務單位的,沒有工作單位,是沒有資格學習開汽車的。以至於有一種說法,那個年代,司機的媳婦都漂亮。
當時的鐵路,真的是鐵老大。
改革開放前,鐵路平均占比34.8%,貨物周轉量占72.6%。很明顯,鐵路在整個運輸市場中,或者在運輸服務中居於前麵位置,公路主要起銜接作用。
貨都在鐵老大手裡,沒有關係,你拿不到貨。
同樣,沒有關係,你的貨可能壓在場站三個月,都沒人記得發。
山西是能源大省,而大興就是全國知名的煤都,所以一直以來,運力方麵都非常的發達。
除了鐵路,在大興本地還有很多車隊,這些車隊有些是礦務局的企業運輸隊,另外一些則是屬於私人的。
這二年運輸煤的車隊都非常的賺錢,利潤的豐厚程度是外人無法想象的,早期組建私人車隊的那些人,到了80年代末的時候,都已經是腰纏萬貫的大老板了。
其實以段於目前的現在的財力,他是買的起汽車,也能辦起自己的私人運輸隊的,但他卻不能輕易染指這種生意。
至於其中的原因也非常的簡單,大興的運輸車隊主要集中在礦務局以及周邊的大小煤礦所在的村落中,很多私人車隊都是集全村之力集資建起來的,另外這二年還沒有高速公路,他們不光靠運輸賺錢,而且還收取其他運輸車隊的過路費,是真正的靠山吃山。
當初從段雲手裡購買過音箱的那些礦務局青年,其實有很多就是當地的小混混村霸,他們遠比一般人有錢,也能夠消費起一般人買不起的東西。
段雲建立運輸車隊不難,難的是開往外地的道路都已經被這些村子占據了,這其中的水太深,要拜的山頭太多,從改革開放之後,大興當地的車匪路霸就非常的猖狂,段雲自己開車隊到煤礦接生意,無疑是動了彆人的蛋糕,正所謂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一旦出現車輛被當地村子攔截的事情,解決起來會非常棘手,段雲不賺這個錢,也不打算趟這趟渾水。
不過目前他所在的勞動服務公司還是需要一支運輸隊的,在當地運貨,或者從火車站取貨的時候,至少也要有兩三輛卡車備用,而且隻要不跑煤炭生意,他的運輸隊還是能進入外省的地界,隻是需要到當地一些村子打點一下就行。
段雲的打算是,一旦特種合金鋼材的事情搞定,段雲就先組織一個小運輸隊,兩三輛卡車,平時在本省或到外省拉貨,如果將來企業做大了,他還可以在外地建立中轉站,倉庫之類的設施,以保證本廠的原材料能夠及時到位。
隻是這種事情還要一步步來,現在廠裡的資金還要用在刀刃上。
上午來來回回變速箱拆卸了好幾次,中午的時候段雲自掏腰包,領著技術公關組幾名職工一起下了頓館子,吃完飯後,既然又繼續開始測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