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之前來過這裡一趟,所以他對這個地方也是有些熟悉了,幾人坐上人力車後,向著廈門城區的方向進發。
80年代廈門的街道非常乾淨,用了約摸半個小時時間,段雲等人就坐著人力車來到了廈門的中山路。
從城建方麵來說,這年頭大興和廈門看起來差不多,感覺更顯得繁華有活力。
中山路是廈門市思明區中華街道的一條東西走向的道路,是廈門最老牌的商業街,也是廈門最繁華的商店街之一。
而讓段雲感到驚訝的是,中山路確實非常繁華,兩旁很多的店鋪招牌密密麻麻,卻都是用繁體字寫的,很有幾分香港的感覺,雖然清晨的店鋪大部分都沒有開張,在路麵上已經有很多行人穿梭其間了。
在高磊的帶領下,既然先找了一家旅館住下,出事介紹信交了錢後,段雲4人分成兩個房間,住在了旅店的2樓。
將行李箱子等放在旅店後,幾人就離開旅館,去外麵吃早飯。
按高磊的說法,這遠方公司就在中山路旁邊,每天上午8點才開門,所以段雲打算先吃過早飯後再去那家公司的門口等待。
在旅館對麵就是華僑大廈,大廈的旁邊有一家賣早飯的國營餐廳,隻是剛剛開張,段雲領著人來到了這家餐館。
華僑大廈也是廈門早期的大型旅館之一,於1958年興建,是廈門接待華僑的主要場所,外觀非常具有蘇聯風格。
“幾位大哥,要台幣麼?”段雲等人飯吃到一半的時候,門口走去了幾個青年,一眼看到西裝革履的段雲後,就麵帶微笑的走過來小聲問道。
“我們什麼都不要!”高磊見狀,示意這幾個青年趕緊走開。
“等等,你說的是什麼台幣?我能看下嗎?”段雲好奇的問道。
“這位老板是第一次來廈門吧?”領頭的青年嘿嘿一笑,隨即從口袋裡掏出了兩張票子,在段雲麵前晃了晃。
這是兩張印有孫中山蔣介石頭像的新台幣。
早在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這種新台幣就在廈門市麵上出現,在廈門的一些銀行,高星級酒店,高檔商場,甚至出租車裡,都有機會看到這種新台幣,有紙幣也有硬幣,紙幣居多,票麵有百元的,有千元的。
新台幣在廈門的兌換始於台胞入境,上世紀80年代,台灣漁民從海上直接駛入廈門,隨身帶來的新台幣就需要兌換成人民幣使用。
一般來說,兌換這種新台幣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台胞,由於新台幣不是結算貨幣,新台幣在大陸隻能兌換成外彙人民幣,不能參加調劑,同時廈門的商店有的不收外彙人民幣,隻收人民幣,台胞買機票住,賓館需要付外彙人民幣,買東西吃飯又要用人民幣付款,因此常來大陸的台胞喜歡向黃油兌換,認為既換的多又方便。
而另外一種換新台幣的人,就是為了在福建一帶的黑市流通。
廈門雖然是炒賣新台幣的大市場,但卻不是直接使用新台幣的地方,因為廈門距離金門很近,海上走私困難,同時台倫來廈門需要報關,入出境管理嚴格,而石獅,晉江一帶海上走勢活躍,走私者會把收購來的新台幣運到海上,向台輪購買布料,日用品,家用電器等東西,然後運回大陸脫手,再用收來的人民幣去買新台幣,如此循環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