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來中關村雖然隻間隔了兩個多月,然而這裡的變化卻讓隊員有些吃驚。
臨近1984年,中關村變得越發繁華起來,車水馬龍人頭攢動,兩邊的商鋪和樓房上掛的各種顯眼的招牌,店鋪門口停著的汽車也遠比兩個月前多的多,而自行車的數量甚至堵滿了整個人行道,每走幾步就有人上前,當街兜售一些電子期刊及軟件軟盤,一派繁榮景象。
除了當地人,段雲還發現有很多金發碧眼的外國人也出現在這裡,有的外國人甚至還會停留在路邊攤上挑挑揀揀,試圖用手勢和蹩腳的漢語和攤主谘詢砍價,這一幕在80年代的中國其他城市是非常罕見的。
80年代的開放是中國在思想上的狂飆突進的年代,在那個時候大家都非常向往與西方接軌,快速使中國進入4個現代化,而其中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各種宣傳欄中,計算機總是離不開的一種象征符號,和火箭衛星原子符號等搭配出現。
段雲這次來北京中關村,主要是想購買一台能打印漢字的打印機,然而在中關村逛了一圈之後,卻讓段雲感覺有些失望。
原來目前國內進口的打印機主要來自美國的TelevIdeo終端,和日本的OKI打印機。
這兩種打印機的價格分彆是4000元人民幣和2000元人民幣。
這個價格無疑在當時的國內是個天價,而性能上更是不能讓斷絕滿意。
原來這兩種打印機的打印頭是由8個針頭組成的,用軟件指令可控製它每一根針的動作,在現在國內用的,一般打印機都是字符打印機,隻能打abcd這樣的英文字母,想打印中文漢字的話,需要解決一係列實際問題。
首先要有漢字庫才能使打印機真正能打印漢字,另外就是有了漢字庫還不夠,如何把漢字文章輸入電腦也是一個問題。
這裡麵的技術問題很複雜,國際一級漢字是按照漢字拚音的順序,排放的,從工作量上考量研製拚音輸入法是最容易實現的。
現如今中關村已經有人售賣一些漢卡軟件,也出現了拚音輸入法軟件,但段雲發現他們這些漢卡的功能還不夠完善,根本就無法實現後世的那種快速的漢字打印。
實際上,國內真正出現成熟的漢字打印機是在四通公司成立後才出現的。
四通剛成立的時候,主要業務是銷售日本的Brother公司的2024打印機,那時電子部官方進口的,能打印漢字的24寸打印機是日本東芝的3070,進口價近1000美元,售9000多人民幣,而四通的Brother公司的24寸打印機,配了漢卡驅動軟件,每台僅售4000人民幣,由於價格便宜,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所以現在段雲實際上是無法在中關村買到合適的漢字打印機的,想用上真正好的漢字打印機還要等到1984年年底,這讓段雲多少有些失望。
不過段雲最終還是花了5000多元人民幣買了一台日本愛普生公司的Mp-80的打印機,這台打印機雖然沒法打印漢字,但是卻可以打印出電腦電路軟件設計圖紙,對段雲的用處還是很大的,這樣他就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手繪,通過電腦設計,直接打印出圖紙,極大的提高了他的新產品設計效率。
這台MP-80打印機並不算沉重,段雲交完錢後,叫服務員將這台打印機連同一套墨盒和一遝複印紙層層加厚包裝,然後拎著新買來的打印機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