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新產品的試製檢驗測試都是段雲一個人張羅,但現如今有了這5個大學生之後,段雲每天要做的隻是提出建議和拿出設計草圖,其他產品的檢驗和技術細節的修正,則由他們5個人來完成。
這次仿製德國大眾汽車變速箱的難度極大,相比於之前的拉達汽車變速箱仿製,這次的研發難度明顯要高出一兩個檔次,最近一周下來,已經有三台樣品變速箱報廢,各項指標和德國大眾生產的汽車變速箱依舊有著不小的差距。
每一台樣品變速箱成本都很高,除了占用大量熟練工人的時間和精力,水電原材料的成本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每報廢一台變速箱,廠裡損失就在2000多塊錢左右,這幾乎已經相當於四五十個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了。
但研發新產品本來就是一個非常燒錢的事情,其實說白了就是個不斷試錯的階段,在當前的國內,即便是一些國有大型企業,也沒有敢像段雲這麼玩兒的,一個星期三台變速箱6000多塊錢的成本,一個月就是24,000塊錢,而且還要花費巨資改造升級一些設備,即便是如此新產品,也未必能研發成功,這些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無底洞,有時候大把大把的鈔票扔進去,連個回聲都聽不見。
廠裡目前新產品研發消耗如此之大,很多工人和乾部都感覺不能理解,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研發投進去的錢如果給工人當做福利發下去,那才是皆大歡喜的事情,至於新產品研發,現在畢竟之前的龍騰的變速箱獲得了國家金獎,已經出口到了國外,靠吃老本就足夠了,根本沒有必要再搞出什麼新產品,所以在他們看來段雲還要研發新產品,根本就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說到底,國企的職工還是沒有市場憂患意識,他們認為一個獲得了國家金質獎章的拳頭產品就已經夠吃很多年了,他們並不了解國際市場各大廠商產品技術更新換代的有多快,競爭有多殘酷,眼界決定了他們的態度。
但身為經理的段雲是深切明白新產品研發的重要性的,不光是要靠新產品占領市場,同時他也需要借助新產品的研發,培養一個成熟的技術團隊,為廠子打下雄厚的技術積累,段雲的這種深謀遠慮,也不是一般職工能理解,畢竟大多數人看中的隻是眼前的利益,太長遠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就是水中望月,一時間看不到也摸不著。
其實目前廠裡新產品的研發消耗對段雲而言是完全能夠承受的,以他的了解,在後世的時候,一般企業的研發經費成本通常會占企業全年利潤的3%~5%,而段雲打算以後將廠裡利潤的15~20%投入到新產品的研發上,而且這個策略將會長期的執行下去。
上午段雲安排人給技術組辦公室多添加了一套辦公桌椅,並且還買了幾盆花放在了辦公室裡。
程清妍對這裡的辦公情況還非常滿意,而且最讓她高興的是,這5個大中專生對技術研發工作非常專注,這和總廠那邊技術員天天混日子的狀態完全不同,這讓本身也是機械迷的程清妍有種如魚得水的感覺,很快就融入到這5個人的團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