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華為和聯想的企業路線區彆。
華為走的路線是技工貿路線,也就是先做好技術,再談賺錢,把技術擺在突出位置,而聯想當初的不一樣,他們正好相反,屬於貿工技路線,先掙錢再說,這種貿工技路線最大的優勢是前期發展成長很快,賺的錢也很多,而華為則前期非常困難,甚至一路差點兒賣掉自己。
但是這兩種企業發展到中後期的時候華為則明顯後勁強大,依靠多年來的技術投入,開始迎來了紅利期,而聯想集團則在後期進步緩慢,關鍵零部件和專利技術都屬於其他的外國大廠,一旦被卡住脖子,很快就會土崩瓦解。
段雲當初之所以一方麵選擇做電子類快銷產品,一方麵選擇投入資金做汽車產業及加工,其實就是想兩種路線一起走,而在他的主觀意識裡,勞動服務公司這邊隻要能穩定持續的發展下去就可以了,他需要的是借助這個平台來獲得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
所以實際上段雲對於龍騰變速箱的訂單數額非常滿意,而對電子廠這邊獲得的外貿訂單則有些小小的失望。
不過這次低音炮音箱除了獲得200多萬美元的外貿訂單外,還有一些前來參加廣交會的港商,對段雲廠家的產品產生了興趣,後期的話準備對他們廠的進行考察,有可能會從段雲廠的訂貨,另外也有和段雲合資辦廠的意向。
對於和港商合資,其實段雲目前興趣不大,因為他現在不缺資金和技術,而且天音電子廠總廠設在大興,段雲和當地領導都非常熟悉,屬於重點保護的企業,所以也不需要套上和港商合資的這張“皮”當護身符,沒有人能輕易對他的電子廠下手的。
在廣州的最後一天,段雲來到了位於深圳市東部沙頭角鎮南部的中英街。
改革開放之後,中英街在當時成為了繁榮之街,這條街隨著深圳的繁榮而繁榮起來,因為中心街的特殊地理位置,它甚至成為了一條購物的黃金街道,在整個80年代,深圳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就是中心街,這也是中心街最鼎盛的時期。
而段雲和張秀蘭他們來到中心街的時候,這條並不長的街道可謂是人頭攢動,非常的繁華,以至於逛街的路上都要人擠人,兩邊街道店鋪的生意也火爆異常。
段雲發現來這裡的人多半都將購買注意力集中在了諸如布匹,方便麵,雨傘,味精等生活必需品上,單件利潤並不高,但是由於需求量極大,使得商家們紛紛湧入。
之所以這裡的布匹暢銷,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那個時候國內買部還需要憑票供應,而且布料的種類也比較少,所以來這裡買布的人很多。
段雲幾人在中英街轉了一圈後,每個人都購買了一大袋子的布料,而段雲主要購買的則是大興那邊沒有的“中華尼”,這種布料光澤柔和耐用,算是比較高檔的一種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