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些港商這是另外一個圈子,他們對大陸企業還是有很強的優越感的,直到現在段雲也沒有認識一個港商的朋友,儘管他現在居住的東湖麗苑基本上都是港商購買的,可在深圳的10多天,一個港商的朋友都沒有結交上。
不過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雖然在1984年的時候國民收入普遍不高,即便是人人羨慕的國企職工,一個月也就三四十塊錢的工資,這已經算是非常好的了,但實際上國內,尤其是南方地區,隱形的富豪很多,段雲也是在這段時間和深圳的這些私企老板交往的過程中,才知道自己的這點身家根本不值一提,最多也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而那些來大陸投資的港商身家上億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段雲在他們麵前實際上就是個“窮人”。
當時的內地和香港差距確實是非常大的,在80年代的時候,港幣和人民幣兌換比例大概是1.25:1,而在香港做的最普通工作也有800~1000左右的工資,而稍微進入管理層的則有3000~4000港幣,相比於內地國企職工一個月幾十塊錢的收入,確實存在的天塹一般的差距。
以至於在**十年代國內沿海城市偷渡現在很嚴重,當時很多人偷渡到香港新加坡和日本後,在外麵賺幾年錢寄回來就可以在家鄉蓋小洋樓了。
而段雲的電子廠,將來如果想和這些港資電子廠同行競爭的話,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其實段雲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國內的這些在深圳辦廠的老板聯合組成一個商會,段雲甚至想牽頭組成一個深圳電子行業的商會。
但實際上一直到1986年3月份的時候,深圳才創辦了第1個電子行業協會,這是深圳最早建立的行業協會,也是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非政府組織。
段雲現在想成立這樣的商會組織顯然是不現實的,牽頭組織這樣的商會必須要有很強的實力和背景,段雲現在的身家和實力根本不夠看,最多是和深圳的幾家同行抱團取暖,作用非常有限。
中午的答謝宴結束之後,段雲下午又繼續領著眾人來到了自己的電子廠,參加天音電子廠深圳分廠的開業典禮。
一天之內同時開業兩家企業,這在深圳是非常罕見的,甚至在很多參加開業典禮的國內企業家老板看來,段雲的網撒的有點大,要知道能管理好一家企業已經很不容易了,同時管理機械和電子兩個不同領域的企業,這種難度是非常大的。
但無論如何,在這種場合下,眾人還是很給段雲麵子的,整個開業典禮進行的非常順利,段雲的企業算是真正在深圳開始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