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全要?”王石有些驚訝的說道。
“是的,這120萬美元的外彙存留我全要了,明天早晨我就會帶公司的財務人員過來交易。”段雲很乾脆的說道。
“那好!”王石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對段雲說的道:“看來你的電子廠效益不錯啊。”
“我的電子廠可比不上王經理您的公司。”段雲撇撇嘴,接著說道:“這麼大一筆外彙,你這一倒手,最起碼就有幾十萬的純利潤,這可比我們生產音響設備賺錢要快多了……”
“哈哈,話也不能這麼說,我們這行也不容易,這其中的風險還是很大的。”王石笑著說道。
王石對倒賣外彙的事情似乎並不避諱,而且當時這種情況也確實沒有違反法律。
在後世的時候,王石曾經談及過他早年在深圳買賣外彙的事情,曾經在這一年的秋天,有個京城人來到深圳,宣城手裡有3,000萬美元的外彙留成,換彙比率是1美元兌換人民幣3.7元。
而這種外彙留成並非現金,而是一種“配額指標”,通常他應該屬於某個大型國營外貿公司,但最終以特殊的方式轉入到了個彆“倒爺”的手中,而王石像這個倒爺直接預定了1,000萬美元的“外彙留成”,然後他通過貸款等各種手段買下了這筆外彙,最後在深圳這邊聯係買家,將這個外彙比例抬高,來來回回一倒手,就能賺到幾百萬的差價。
當時這種生意在深圳很普遍,王石的公司始終和京城那邊保持著聯係,通過各種倒買倒賣,王石很快就獲得了原始的資金積累。
然而儘管這種換會活動在深圳已經成了半公開的秘密,但實際上國家法律上並並沒有對這種行為進行界定和規範,也就是從某方麵來說,王石這種行為是合法的,沒有人會去管他。
可以說,眼下正是王石原始資金快速積累的期間,不管它是灰色的還是白色的,但他確實成功的快速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王經理,你是不是認識很多香港那邊的商人?”段雲問道。
“我在香港那邊有辦事處,其實真正和香港那邊做生意也就是今年年初開始的,如果你想從香港購買一些進口商品的話,我是非常願意效勞的。”王石微笑著對段雲說道。
“我想購買一批日本的生產線或者設備,你有這方麵的路子嗎?”段雲問道。
“可以!香港那邊有很多外貿公司,之前也有國內廠家通過香港引進日本歐美的生產線技術,隻要你有足夠的外彙就可以。”王石點了點頭,接著說道:“不過有些話我得提醒你,小日本可是非常精明的,好東西他們是不會賣給咱們的,最多能引進一些已經淘汰的二手生產線,還有就是在日本無法獲取利潤的技術和設備,而且價格普遍偏高,咱們國內的企業之前上過很多當,如果你不是很懂技術的話,很容易上當受騙,這一點你要有心理準備……”
“多謝提醒,我會慎重的。”段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