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踏進車間大門那一刻,段雲身旁的趙學武立刻就驚呆了,他之前無論在太原還是深圳的車間參觀,對工廠車間的固有印象是各種機器運轉的噪聲,工人們默默的流水線上工作,然而在這裡他的印象卻被完全顛覆了。
首先段雲和趙學武聽到的竟然是音樂,各種音樂在車間裡此起彼伏,等到進入車間核心區域的時候,才聽到一些機器運轉的聲音。
這家工廠的車間規模還是非常大的,進入車間後,段雲和趙學武看到,各種工作區之間都是有很寬的過道,有的甚至形成了十字路口,而十字路口居然還有紅綠燈,但是與馬路不同的是,過到地麵上都有一根到樹根油漆漆成的白線或紅線。
段雲之前的廠區。內部地麵也畫有紅線和黃線,一般就是用來規範工人行進路線的,另外就是劃分區域,限製他們在工作時間內串崗的行為,以及防止原材料丟失浪費。
然而通過淺田的介紹之後,段雲和趙學武才得知,這些線都是供機器人移動時指明移動路線所標識出的。
日本在機器人產業是相當發達的,經曆了60年代的搖籃期,70年代的實用期,到80年代進入普及提高企業,並正式把1980年定為產業機器人的普及元年,開始在各個領域內推廣使用機器人。
日本政府和企業充分信任機器人,大膽使用機器人,在解決勞動力不足,提高生產率,改進產品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方麵,機器人發揮著越來越明顯的作用,也成為了日本保持淨增長速度和產品競爭能力的核心技術之一。
而在本莊株式會社車間裡的這種機器人並不是人型的,更像是一種無人駕駛的小型運輸車,它會自動識彆地麵上的指示線,來回移動搬運各種材料,到了十字路口遇到紅燈會自動停下,遇到工人時會避讓,而段雲和趙學武進入車間後,聽到的音樂聲也是這些機器人發出的,不同機型的機器人的音樂權利也不同,這樣當機器人接近的時候,工人就會察覺,另外讓趙學武感到驚訝的是,這些機器人都是電力驅動的,當機器人覺察到自己快沒電的時候,會自動行駛到電源附近充電。
生產線上也有大量的機器和機械手臂,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基本上全部都是機器焊接,效率非常高,偌大的一條生產線,隻有四五名工人來回巡視和維護。
這裡的自動化程度之高讓趙學武感到非常震撼,另外也讓段雲有些意外,雖然他後世的時候已經知道日本企業自動化程度是非常高的,但沒有想到是在80年代中期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程度。
另外這裡工人的素質也是非常高的,無論是搬運工還是組裝人員,都是全力以赴的在工作,生產線不會停下,而是慢慢的前行,根據淺田的介紹,工廠內任何一個環節有問題,他們就會拉繩子,然後程序就會報警,緊接著很快就會有人過來解決問題,效率是非常驚人的。
段雲和趙學武參觀工廠的速度很慢,趙學武的話也越來越多,通過翻譯,他也像淺田詢問了很多關於生產線技術上的東西。
段雲和趙學武這次參觀的是本莊株式會社最新最先進的車間生產線,而離開這個車間後,淺甜又帶領段雲等人來到了旁邊的另外一個廠房,這裡就有他們想要出售的淘汰生產線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