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我這就聯係施工隊。”李國勝點頭應到。
當天晚上,段雲回到了自己深圳的公寓。
新生產線到來之前,他必須要對廠房進行一個規劃。
先前外貿公司提供給他的日本生產線的技術圖紙資料已經被他輸入到了電腦中,通過電腦軟件,段雲將這條生產線進行了重新規劃。
日本本莊株式會社的廠房是非常大的,而目前段雲在深圳電子廠的新廠房隻有日本廠房的1/3的麵積,所以段雲必須要對這條生產線進行重新規劃。
即便是引進的生產線,在深圳這邊依然算不上什麼高科技,許多外資企業和國內大廠用的生產線在國內也都是先進水平,而段雲引進的這條生產線在技術上相比這些大廠並沒有任何的優勢。
不過本莊株式會社這條生產線卻有非常特彆的一點,那就是他采用了比較初級的模塊化設計,所有的工序分的都很細,普通的錄音機的生產線一般分為7道工序,而本莊株式會社這條生產線則有16個工序,雖然其中的一些模塊化,關鍵設備已經被卸除,被日本廠家運用到了新的生產線上,但是段雲是有能力和技術將這些模塊化的數控設備重新製作出來的。
深圳雖然號稱國內電子業最發達的城市,但由於在這裡辦廠的大多都是一些有國企背景的企業,他們對於生產線技術有著根深蒂固的技術觀念,那就是專用的生產線隻能生產一種樣式的產品,每個環節都契合的非常嚴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方便產品的生產和質檢,產品合格率很高,效率也非常的不錯。
當然這種專一的生產線模式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任何一個生產環節如果出現事故,那麼整條生產線就會停頓下來,如果短時間無法修好的話,造成的損失會是很大的。
而是段雲設計的模塊化生產線則是要打破這種隻能生產單一模式產品的束縛,他設想的方案是自己將來改裝了這套模塊化生產線,技能生產普通的錄音機產品,同時也可以生產袖珍收音機以及隨身聽產品,產品類型多意味著可以適應更廣泛的市場需求,而且這種生產線效率非常的高,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不必等待,任何一個零部件加工組裝完成後,就可以進入其他有閒置產能的工位進行加工,將生產效率效率發揮到最大程度。
而且即便某個環節出現問題,也不會造成整個生產線的停頓,比如說生產錄音機的環節出現問題,那麼其他零部件可以轉向組裝隨身聽的車間,繼續生產產品,這可以說是最科學合理的生產方式。
而且在段雲看來,將來他的電子廠隻有通過不斷研發技術門檻比較高的新產品,以及采用這種模塊化的生產線,才能實現對這些合資企業以及國企大廠的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