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天,段雲拿到了北京上海廈門以及廣州當地報紙報刊媒體的廣告價格。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正是報紙報刊發展的黃金時代,尤其是到了80年代中期,國內的報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非常強盛的階段。
到了1985年中期的時候,全國有大大小小2192家創刊的報紙,從業人數高達10萬,發行總數更是突破2億份。
這些報刊小報多大報少,周報多日報少對開版報紙僅有140多家,每日出版的日報僅有98家,主要都是全國性的大報黨委機關報和晚報。
私營企業想在這些全國性的大報登廣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藥價高,而且主要針對國營企業,因為這個年代的報紙還沒有完全商業化,政治先於經濟,所以就算花再多的錢,也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審核,才能在這些報紙上登載廣告。
但國內的一些小報就沒有這些限製,尤其是一些娛樂性的報刊雜誌,刊登廣告都是明碼標價,另外還有16個省市創辦了40家獨立核算集體自負盈虧的支持***型報紙,廣告是他們的主要收入,基本上隻要不是違法的內容,給錢就能登載,而且如果價格出的高,還會有人專門給你撰寫專稿,宣傳企業和個人。
至於廣告的價格方麵差彆也很大,原則上發行量越大的報紙廣告費越高,除此之外,所在版麵,板塊大小,都是決定廣告價格的重要因素。
比如上海最知名的《新民晚報》,中間夾頁最小的廣告位,一期報紙的廣告費也在500~800元左右,一些小報非常好的廣告位也隻需要80~150元左右,另外還有一些廣告是按次數算錢的,一個字兩塊到5塊不等,都是根據發行量以及版麵來做報價的。
至於報刊雜誌,因為可以插入廣告圖片,而且是月刊,所以價格會貴很多。
80年代最暢銷的雜誌有很多,比如《大眾電影》《新體育》《武林》《飛碟探索》《演講與口才》《讀者文摘》等等,這些雜誌在當時國內發行量都非常的大,有的甚至高達幾百萬份,正是如此高的銷量,才造就了當時國內雜誌的黃金時代。
段雲前世的時候也喜歡看雜誌,比如《知音》《讀者》(也就是後來因為和美國的《讀者文摘》有版權糾紛的中國版《讀者文摘》,於90年代正式更名為《讀者》)。
這些雜質量的發行量巨大,加上又是月刊,所以廣告的價位也是相當高。
比如說《大眾電影》封麵人物,雜誌封麵以及4個內頁版麵,一期的廣告參考價格在2萬到4萬左右,封二和扉頁(跨板)參考價格是1萬到2萬,其他目錄和版後跟頁,參考價格也在8000左右。
這種報刊雜誌的廣告價格雖然看起來不算高,但實際上因為隻是一期的廣告,如果全年12個月全部刊登廣告的話,像《大眾電影》最好的廣告頁麵一年就需要20~50萬的廣告費,同樣的價格已經可以在央視上打一年的廣告了。
而段雲想在短時間內取得爆炸性的廣告效果,那就需要在很多報紙報刊媒體渠道上發布廣告,這個投入還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