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段雲這次一口氣出值800萬來支援深圳市城市建設,這無疑是一種雪中送炭的行為,而且在此之前,無論是深圳當地的個人還是企業,對於市政府的捐助從來就沒有超過上百萬的。
“……這800萬隻是今年我們的捐助計劃,以後我們每年都會從企業利潤中抽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捐助咱們深圳的城市建設……”段雲說到這裡的時候,坐在旁邊的程清妍忍不住捂嘴乾咳了一聲,但段雲絲毫沒有理會妻子的暗示,隻聽他接著說道:“如果將來咱們深圳市政府有需要我們天音電子廠協助的地方,我們廠絕對會義不容辭,為咱們深圳市做出更多的貢獻!”
段雲這次主動提出捐助800萬絕對是個驚人的大手筆,但他本身也有自己的考量。
在段雲看來,任何一家國內的企業,如果得不到當地政府的支持,那麼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家一流的企業。
雖然當前國內已經允許私營企業合法經營,但幾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會把把所有資源和支持都提供給國營企業,私營企業一直都是不受待見的。
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當前國內的國營企業除了以企業的形式存在外,它還有很多的社會功能,包括就業社會設施配套,社會工作服務等等,所以任何地方政府都離不開當地國企的支持,雙方都是相互依存的方式。
而段雲如果想獲得等同於國金企業的政府資源和支持,那就必須也讓自己承擔一些社會責任。
事實上從86年開始,幾乎所有的鄉鎮企業經營者為了獲得政府的支持和資源,也全部信誓旦旦的承諾,他們將承擔起這些社會職責和功能,因此地方政府把大量的資源都低成本甚至無償的輸送給了這些鄉鎮企業。
這種趨勢在1992年之後,變得加速起來,那些善於利用和占有政府資源的鄉鎮企業迅速壯大,並以各種千奇百怪的方式完成了產權的清晰化,這也成為了靠創辦鄉鎮企業暴富起來的企業家們的“致富潛規則”。
段雲想搭上深圳發展的快車,但他深知自己的企業雖然看起來繁榮,實際上有很多脆弱的地方,稍微遇到一些針對性的政策,就有可能陷入極大的危機,尤其是在麵臨諸如深圳電子集團,其他國營企業以及合資企業的圍剿之下,他更希望有個安定公平得競爭環境。
況且段雲也明白樹大招風的道理,尤其他現在的主要競爭對手,深圳電子集團總經理是電子工業部的領導,所以為了避免一些突發的風險,他也需要將一些利益和深圳市政府綁在一起,至少有人會在關鍵時候替他說話。
“啪啪啪!”
這一次帶頭鼓掌的是市長李灝,其他在場的幾名市領導也紛紛鼓起了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