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經理? 現在隨身聽產品已經定型了,那咱們產品研發中心下一步的工作……”
“趙師傅,你對錄像機這種東西了解多少?”段雲問道。
“錄像機?”趙學武聞言一愣? 驚訝地對段雲問道:“你不會是想讓咱們廠研發錄像機吧?”
“有問題嗎?”
“錄像機技術可實在太難了? 那可不是錄音機和隨身聽能比的。”趙學武微微皺起眉頭,接著說道:“79年的時候還沒退休? 我當時被派到西南研究所參與的一個國產監控器的研究,當時那個所裡就有一台日本錄像機,我們幾個同事還在一起專門研究過? 裡麵的結構非常複雜,電路集成度很高? 而且機械部分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苛刻? 以咱們當時國內最先進的技術,也不可能做出這種高性能的錄像機? 雖然現在已經過了好幾年了,可我覺得想做出錄像機產品並實現量產? 以咱們國內的電子工業和技術水平是非常困難的,整個研發過程也許需要很多錢和很長的時間……”
如果說研發隨身聽產品以趙學武的技術底蘊還算有點把握的話? 那麼研發生產錄像機對他而言? 難度就有些高得離譜。
因為錄像機本身就是各種高科技集合的產物,不光涉及到電子技術? 還有原材料及加工等方麵,光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鍍膜配方? 就足夠研究一段時間了,沒有足夠係統和先進的專業設備,想量產錄像機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一年不夠就兩年,兩年不夠就三年,需要什麼設備和多少資金你都可以跟我 總而言之你們隻要儘力就可以了。”段雲正色說道。
其實趙學武的反應在段雲的意料之中,對於研發錄像機的難度段雲也是心知肚明的,他有超越這個年代30多年的技術底蘊,完全可以設計出先進的錄像機產品,但是限於當前國內缺乏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所以段雲很多好的想法和設計方案都無法輕鬆實現。
所以現在段雲其實對於趙學武能否研發出錄像機生產工藝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他的計劃是先靠著生產錄音機以及隨身聽產品賺到足夠的資本積累後,通過引進國外生產技術和設備,以及國際技術合作,最終實現自己定下的目標。
“那……好吧!”趙學武點了點頭。
“研發錄像機的事情暫時先不用忙,今年你們研發中心主要任務還是要對隨身聽產品進行升級換代,咱們的目標不光是要占據國內隨身聽得市場,同時也要力爭將產品出口到國外,讓咱們廠的隨身聽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想達成這個目標並不容易,需要咱們共同努力。”段雲說道。
對於段雲來說,國際市場要比國內市場對他更加有誘惑力,段雲準備和深圳市政府商量,看看他們廠出口的音箱產品換來的外彙能否按照一定比例留下來,當然這件事段雲需要和李市長當麵談,對方能否同意還是個未知數。
其實當前國內有很多企業為了獲得外彙而引入外資變成合資企業,但內地對於合資企業的審查非常嚴格,而且在深圳合資企業目前是不允許產品內銷的,所以這個辦法對段雲來說是不可行的。
另外他也不希望自己的企業變成股份製企業,這並不是說段雲舍不得給彆人分錢,而是這樣做有可能會讓他喪失一定的企業決策權,這是他絕對不能接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