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驚人的差距(1 / 2)

逆流1982 刀削麵加蛋 3060 字 2024-03-25

離開東芝電氣的展位之後,段雲又在展館的其他展位參觀了一番。

這次參加展會確實讓段雲收獲不少,作為一個從後世過來的人,段雲這次比較深入的了解到了當前國際電子產品技術的發展程度,對於自己的企業未來發展有了一個清晰的定位和計劃。

從現在來看,未來的幾年將會是國際電子產品發展的一個快速增長期,其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很多家用電器以及電子產品從以前的模擬電路技術逐漸轉開始向數字電路轉換,而在90年代的時候,日本就是由於輕視了數字技術的發展,隻重視模擬電路產品的深挖,導致最終被美國企業彎道超車,包括vcddvd以及液晶電視等產品出現後,日本的很多家電企業沒有跟上節奏,最終被時代淘汰。

還有一點就是當前國際芯片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而國內的電子產業則一直處於一個止步不前的狀態。

其實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中國的精英科學家和軍事化研發體製,足以保證“兩彈一星”這樣的國家級工程順利完成,但要讓芯片產業實現超微細加工技術的不斷升級,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以及達到每年上億甚至數十億的產量,遇到了越來越多的障礙,

從國際上看,由於集成電路是先進技術,而且與國防軍事密切相關,“巴統”對中國長年實行禁運,無論製造設備還是工藝技術,在一個很關鍵的時期內斷絕了中國交流引進的路徑。

從國內看,20世紀60年代後期,處於混亂年代的中國一度采用群眾運動的方式全民大搞半導體。當時,報紙上長篇累牘地宣傳:街道老太太在弄堂裡拉一台擴散爐也能做出半導體。這種違背基本規律的鼓吹,嚴重衝擊了正規工廠的半導體生產研發流程。

而當年主持芯片研究的黃金一代科學家,很多都是從國外回來的研究生和專科生,但是他們在這種年代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根本無法從事研究工作,導致中國在芯片研究領域上從原來五六年的差距拉大到了十幾年20年。

而到了80年代中美蜜月期間,國外放鬆了對中國中低端芯片的管控,加上國內有很多學者提出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觀念占了上風,國內所有芯片廠由於成品率低,價格高,加上性能和國外芯片有很大差距,根本賣不出去,所以一直以來,國內的芯片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段雲其實很早的時候就想涉及到這一領域,但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搞芯片研發需要大量的金錢和頂尖的人才,即便是在80年代,每年需要的投入,動輒也要以億元計,以段雲目前的身家來說,他根本就無力涉及這一產業。

還有一點就是段雲短期之內也根本不可能彙聚那麼多的芯片領域人才,國內的芯片頂尖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中科院以及一些相關的軍工部門,段雲想招聘這些人來自己的公司,難度簡直堪比登天。

大而全的發展思路並不適合段雲現在的企業發展規劃,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高利潤的切入點,然後完成足夠的資金積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